電影特效和功夫演員是不沖突的。
這個問題讓筆者想起來大約十幾年前《駭客帝國》火熱上映時,有不少電影人曾大為擔心的一個類似問題——電腦特效演員會不會取代真實演員?然而這么多年過去了,電腦特效在虛擬仿真技術方面發展的更加以假亂真,甚至還存在想《阿凡達》、《變形金剛》這樣由虛擬角色做主演的科幻片,但是真人演員仍然有屬于自己的榮耀,不是嗎?
(電影《阿凡達》 圖片來自網絡)
其實,電影特效本來的定義就是:人工制造出來的假象和幻覺。最初影視制作者利用它們來避免讓演員處于危險的境地、減少電影的制作成本,或者利用它們讓電影更扣人心弦而已。
而“功夫片”或者說“功夫演員”原本就是為了帶給觀眾拳到拳肉到肉的實戰技擊感才進行表演的,雖說不少功夫片為了引人眼目對招式進行了美化設計,但是優秀的功夫演員是保證影片武打片段精彩的基礎。舉個例子,周星馳的電影《功夫》作為2004年度國產片的代表作,筆者記得當時它出眾的特效制作,讓很多國內特效行業的專家也贊不絕口。
(電影《功夫》 圖片來自網絡)
平心而論,《功夫》這部電影的特效水平雖然在如今看起來算不得多么高超,但是在2004年確實是國內電影特效的翹楚,然而就是這樣一部功夫特效喜劇片,導演周星馳在拍攝時也沒有因為特效的加成而忽略功夫演員的重要性。劇中幾個主要表演者,包括如飾演包租公的元華、包租婆的元秋、斧頭幫主琛哥的陳國坤、火云邪神的梁小龍無一不是武行出身,其中梁小龍甚至是全港搏擊比賽的冠軍。
(電影《功夫》 圖片來自網絡)
正因為有這些實打實的功夫演員坐鎮,這部電影無論在武打還是特效方面都獲得了業界的肯定,更獲得了不少頗具影響力的獎項,如第24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動作指導,最佳視覺效果;第42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視覺效果獎,最佳動作設計;第15屆MTV電影獎最佳打斗場面等。
總而言之,一部優秀的電影,就算影視特效技術再成熟,也離不開實打實的功夫演員優秀的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