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婆婆曾經對千尋說過,已經發生過的事情不會忘記,只是暫時想不起來而已。說的真好,可是,時間是真的可怕,以前發生過的事情也總會忘記。
我感覺記憶應該是個反復去接觸的過程,如果你不去想他,那么你就會忘記。這就跟背課文一樣吧,看的多了,你就會記得,少了呢,也就會忘記。大腦雖然潛力無窮,但目前被開發出來的也就那么點,人這一生雖然短,但經歷的事情還是不少的,如果每件事情都要記憶的話,那太累了,大腦就會選擇忘記。
曾靜看過這樣一篇文章,說的是大腦的記憶建立,貌似就是神經突觸的建立,在發生一件事情時,大腦就會產生突觸,如果反復去想的話,突觸突觸就會互相連接,從而不容易忘記,但是如果從來不去回憶的話,突觸就會慢慢消退,從而忘記了這件事情。我感覺也是挺有道理的。大腦也有調節人體平衡的責任的,如果一個人什么事情都要記得的話,那太累了,精神上無法承受啊。而且處理事情上也會相當亂,因為好多事情都是連在一起的,讓人無法有一個清晰的思維。
比如你一天都在大街上,那你一天可能要見到許多人,期間所發生的事情,所接觸過的人,你不可能完全都記得,而且,也沒有必要記得。沒必要非得把這些人與事牢牢記在心里,因為還有更重要的人與事需要你去記。
有人說,人死前,腦海中會呈現這個人一生中所發生的事情。也就短短幾秒時間,哪里有這么多事情,肯定最深刻的也只屬于關乎自己最重要的事情,其他的也不知道被丟棄到哪里去了。丟棄不知道去尋回,那就是消逝,它不會等你的,因為該有好多后來者占了你的位置。我們為什么要寫日記,為什么要寫東西發空間,發微博,發朋友圈。除了在告訴朋友自己的蹤跡時,也是一種記憶的積累。我有一個朋友,她把空間里所有的東西刪除以后,告訴我,她把回憶弄沒了。
學歷史的時候,老師也說,沒有人能夠在歷史上永存,因為總會有后來者頂上,如果很有名的話就會在青史上留下一筆,但大部分人只是充當了歷史的車輪而已。每個時代都有自己應該記住的人,但這些記憶也總會隨著時間而不存在。
不過,這也是我自己的想法,人會消逝,所以記憶也應該跟著消逝才對呀。如果不消失的話,那為什么會有這么多史書呢?突然想起小時候學的一句話,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那不就是說,人會忘記的,所以要記錄在本子上預防忘記。所以說,人會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