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擊行為分類:
1、敵意性攻擊(hostile aggression)
敵意性攻擊一般由痛苦或不安引起,是情緒性的行為,其目的是傷害別人,給他人造成痛苦作為最終目標,比如打架斗毆。
2、工具性攻擊(instrumental aggression)。
工具性攻擊并不直接由憤怒或某種情緒引起,而是把傷害他人作為一種手手段,目的是通過攻擊獲得所希望的獎勵或有價值的東西,比如搶劫獲取財物。
攻擊行為的差異:
個體的攻擊行為存在性別差異,是不爭的事實。來自全世界各個國家的100多項研究報告都認為,男性無論在身體上,還是言語上都比女性更有攻擊性,這種差異甚至在2歲多的時候就會表現出來。
男孩普遍使用直接的身體攻擊,而女孩則普遍使用間接的攻擊,但是在言語攻擊上男女無顯著差異。隨著年齡的增長,兒童逐漸從直接進行身體攻擊轉向使用多種攻擊方式。雖然,在具體的攻擊類型上,性別差異的資料可能沒有達成一致,但是攻擊行為在總體上有性別差異。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攻擊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