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一個房間都不去打掃以后又憑什么平定天下。出自清代劉蓉的《習慣說》 。
原文如下:
陳蕃字仲舉,汝南平輿人也。祖河東太守。蕃年十五,嘗閑處一室,而庭宇蕪穢。父友同郡薛勤來候之,謂蕃曰:“孺子何不灑掃以待賓客?”蕃曰:“大丈夫處世,當掃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譯文如下:
陳蕃字仲舉,是汝南平輿人。他祖上是河東太守。陳蕃十五歲的時候,曾經獨自一人住在一處,庭院以及屋舍十分雜亂無章。他父親同城的朋友薛勤來拜訪他,對他說:“小伙子你為什么不整理打掃房間來迎接客人?”
陳蕃說:“大丈夫處理事情,應當以掃除天下的禍患這件大事為己任。為什么要在意一間房子呢?”薛勤認為他有讓世道澄清的志向,很有自己的見解,與眾不同。
擴展資料: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的典故:
東漢時期,有一個人叫陳蕃,他學識淵博,胸懷大志,少年時代發奮讀書,并且以天下為己任。 一天,他父親的一位老朋友薛勤來看他,見他獨居的院內雜草叢生、穢物滿地。
就對他說:“你怎么不打掃一下屋子,以招待賓客呢?” 陳蕃回答:“大丈夫處理事情,應當以掃除天下的禍患這件大事為己任。為什么要在意一間房子呢?”
薛勤當即反問道:“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陳蕃聽了無言以對,覺得很有道理。 從此,他開始注意從身邊小事做起,最終成為一代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