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首先解釋下什么是負彎矩,在彎矩圖上(如果你學過結構力學或者材料力學你可以跳過這一部分),向上彎起的彎矩是負彎矩,反之,向下彎起的彎矩就是正彎矩;打個比方,你用手拗一只筷子,向下拗的時候,是筷子下部先斷,說明下部受拉,這是正彎矩;向上拗的時候,是筷子上部先斷,說明上部受拉,這是負彎矩。
那么為抵抗負彎矩而設置的鋼筋就叫負彎矩筋,在工地上常常簡稱為“負筋”。
2、受力筋,是一種很寬泛的說法。負筋也是受力筋。
3、一般來說,常碰到的負彎矩筋有兩種,一種是樓板與梁交接的地方,也就是樓板“生根”的地方,在這個地方,在樓板受力的影響下,應該是梁面受力,對樓板來說,這就是負彎矩筋,一般長度為跨過梁面1米左右;另一種就是梁的支座處,因為梁支端兩端受剪力,在梁支座處,存在負彎矩,這是一個關鍵部位,常按錨固要求放一定的負筋,在工地施工當中,這是一個很重要也很嚴格的檢查要點,它一定不能少,因為它太重要了!在樓板中配置負矩筋,其實就是為了防止樓板因為自重產生的力導致支座發生向上彎曲而設計。就像樓板當板跨大于6米的時候板中心要有一個千分之二的起拱。
4、現在來解決問題,區分跨板受力筋和負筋,負筋是承受負彎矩的鋼筋,一般在梁的上部靠近支座的部位或板的上部靠近支座部位,跨板受力筋是指圖紙上標注的板上部通長并且伸出板外的受力鋼筋。(詳見圖片)
跨板受力筋是跨過整個板的受力鋼筋類似于負筋,而負筋只是跨過墻梁。這里要說明的是跨板受力筋和負筋會影響馬凳筋的布置和數量。
5、提供的CAD圖中,圖一,最好定義為跨板受力筋;圖二,可以定義為跨板受力筋或者負筋,在廣聯達計算中建議定義為負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