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登月艙,原地重新發射就可以返回月球軌道,然后借助軌道艙返回地球。
美國人登月時宇航員的艙室,具有獨立的控制計算機、氧氣供應、推進器、通訊系統以及獨立電源,能保證兩人大約40小時的氧氣供應。
上升段和下降段分離后,推進器把上升段送回月球軌道,并和指令艙對接,宇航員把重要物品轉移到指令艙,然后上升段遺棄在月球軌道。
月球表面重力只有地球的1/6,而且月球沒有大氣層,所以從月球表面返回月球軌道,要比地球表面到地球軌道容易得多。上升段重量大約10噸,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推進器燃料,足以把兩名宇航員送回月球軌道。
蘇聯人就更加簡單了,沒有人員登月,就可以舍棄登月艙內的不必要空間,和氧氣存儲設備,使用的方法也是一樣的。
返回艙先利用返回火箭離開地面,返回艙火箭只需提供1.6噸推力,就能在4分鐘內將返回艙送入月球軌道,指令艙在規定時間內主動與返回艙對接,并把宇航員接回指令艙,隨后丟棄返回艙,然后開始踏上返回地球的旅途。
當宇航員回到地球時,只剩下一個小小的著陸艙了,著陸艙靠大氣層和降落傘減速,最后掉進大海中實現軟著陸,最后,地面工作人員將宇航員打撈上船,至此,整個返回過程才算正式結束。
擴展資料阿波羅11號飛船,先是登月過程。與地球軌道飛船不同,美國登月飛船采用的是三艙式,分別為指令艙、登月艙以及服務艙。巨大的土星5號火箭將上百噸的飛船送上太空,在與第三級火箭分離后阿波羅11號并不是立馬就飛向月球的,而是沿著過渡軌道飛行了2.5天后,才開始接近月球,此時飛船服務艙的主發動機減速,使飛船進入環月軌道。
進入繞月軌道后登月艙和指令艙開始分離,登月艙分為上下兩個部分,下部帶著著陸火箭及工作儀器,上部帶著返回火箭及相關人員。當登月艙下落時,下半部分的的火箭工作,讓飛船減速并平穩停在月球表面。接著就是宇航員出艙,進行各種探測活動。
在宇航員返歸地球時,情況其實是完全不一樣的。因為服務艙和登月艙在完成任務后留在了月球,只剩下指令艙,加上許多設備和儀器用品沒法帶回地球,只能就地丟棄,這就造成飛船返回時的質量大大減輕了。而且月球重力僅僅是地球的六分之一,還沒有大氣,所以需要的燃料遠遠比脫離地球表面小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