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19款美利達挑戰者900剎車降配 花6千多 配入門剎車 什么情況
為什么19款美利達挑戰者900剎車降配 花6千多 配入門剎車 什么情況
更纖細;更輕。具體油剎,我自己現有三個山地,用喜瑪諾SLX M7000、XT。M8000,以及挑SL原配德國馬古拉的低端MT2(售價400/不含碟),山馬足夠,一般越野也完全可以、M7000那是去林道,放坡途中有個發卡彎需要急剎擺尾時才用的,壓馬路的話浪費。再說車架的幾何設計,是看不到的,需要騎行去體會。比如閃電的入門(偏上)級的chisel comp(29寸,老XT 20速,1W塊),配的也是MT500油碟,但我試騎S碼,越野時的人車一體感、柔順感和穩定感,比我自己改裝的挑SL7(27.5、M碼)要好,剎車力道也夠用。我一直騎27.5的M碼,但是閃電的29寸 S碼更適合我(閃電的XC sprot 29寸幾何是業內很出色之一)。所以說 買的核心是一個適合自己用、設計出色的車架。
導讀更纖細;更輕。具體油剎,我自己現有三個山地,用喜瑪諾SLX M7000、XT。M8000,以及挑SL原配德國馬古拉的低端MT2(售價400/不含碟),山馬足夠,一般越野也完全可以、M7000那是去林道,放坡途中有個發卡彎需要急剎擺尾時才用的,壓馬路的話浪費。再說車架的幾何設計,是看不到的,需要騎行去體會。比如閃電的入門(偏上)級的chisel comp(29寸,老XT 20速,1W塊),配的也是MT500油碟,但我試騎S碼,越野時的人車一體感、柔順感和穩定感,比我自己改裝的挑SL7(27.5、M碼)要好,剎車力道也夠用。我一直騎27.5的M碼,但是閃電的29寸 S碼更適合我(閃電的XC sprot 29寸幾何是業內很出色之一)。所以說 買的核心是一個適合自己用、設計出色的車架。
1,先搞清楚:挑900-2019 22速所配的油剎,是速聯 LEVEL,在速聯是入門級,但在市場上比入門級好(入門級代表是喜瑪諾M315,含國產碟片一套180,而挑900配的速聯level零售300/不含碟片)。2, 幾點綜合因素:品牌整車的利潤 很大一塊來自于某些配件的降級,“夠用 品質OK”,是業內現象(因此國內才有“價位達到幾K后買整車不如自組的性價比高的說法”),不要說捷安特 美利達,連閃電、崔克、佳能戴爾這些國際超一線大佬的整車,降配更多,比如佳能戴爾今年圣誕節上市的全新一代左撇子,carbon 4售價合人民幣2W,但油剎不過是喜瑪諾MT500(品牌車專供型號,比DEORE M6000低一等,而M6000售價460/不含碟片)。。。挑戰者硬尾系列,是美利達針對國內市場研發的所謂“高端”,實際在美利達集團里是低端系列(去美的臺灣官網看下車型就知道了),美的山地車核心技術和主力,是出口歐美的BIG7和BIG9(即騎行圈內說的“歐版大7”、“歐版大9”)兩個系列的硬尾、120和140和160三個系列的軟尾山地車(其中都還有碳架、鋁架的高低區別),這五大系列基本不在大陸地區銷售(因為價格普遍在萬元到四五萬之間,國內銷量太低),因此很多人不知道罷了。 挑戰者的定位就是“山馬”(國內特色,大家都騎山地車壓馬路),比如輪胎是1.95的小齒輕量胎(歐美的山地車,3000塊入門級,配的輪胎基本都是2.2-2.3的大齒胎,去野外的),對于“山馬”,喜瑪諾M447都夠用,何況速聯LEVEL。。。具體到挑900(含挑700)的技術,買的意義是其車架,今年美利達推出了挑戰者SL系(目前有SL1和SL7兩款),是全新一代鋁架,輕量化,采用了一些歐美的激進式XC幾何設計,2019款挑700和900,與SL共享這個車架(僅個別局部有改變)。我在騎挑SL,感受比上一代的挑700/900車架(目前已經下放給更低一級的戰神系列),有改進(比如五通硬朗度、搖車時的回饋力和爆發時的剛性、后叉的散振效能)。這個架比上一代線條柔順更纖細更輕。。具體油剎,我自己現有三個山地,用喜瑪諾SLX M7000、XTM8000,以及挑SL原配德國馬古拉的低端MT2(售價400/不含碟),山馬足夠,一般越野也完全可以、M7000那是去林道,放坡途中有個發卡彎需要急剎擺尾時才用的,壓馬路的話浪費。。。再說車架的幾何設計,是看不到的,需要騎行去體會。比如閃電的入門(偏上)級的chisel comp(29寸,老XT 20速,1W塊),配的也是MT500油碟,但我試騎S碼,越野時的人車一體感、柔順感和穩定感,比我自己改裝的挑SL7(27.5、M碼)要好,剎車力道也夠用。我一直騎27.5的M碼,但是閃電的29寸 S碼更適合我(閃電的XC sprot 29寸幾何是業內很出色之一)。所以說 買的核心是一個適合自己用、設計出色的車架。即將上市的佳能戴爾第八代左撇子,低配版carnbon4(油剎是MT500)。對于一般越野夠用,自己技術好或有更多需求就自行升級油剎;套件是12速的入門(速聯NX),品牌貨都這樣。這貨強在車架(重僅900克但強度和韌度很高,還能跑林道那種強度)和前叉(單臂倒沖式),越野綜合騎感比閃電的中高端epic還強一些,因此買的是牌子車架和前叉,其它的只能將就了
為什么19款美利達挑戰者900剎車降配 花6千多 配入門剎車 什么情況
更纖細;更輕。具體油剎,我自己現有三個山地,用喜瑪諾SLX M7000、XT。M8000,以及挑SL原配德國馬古拉的低端MT2(售價400/不含碟),山馬足夠,一般越野也完全可以、M7000那是去林道,放坡途中有個發卡彎需要急剎擺尾時才用的,壓馬路的話浪費。再說車架的幾何設計,是看不到的,需要騎行去體會。比如閃電的入門(偏上)級的chisel comp(29寸,老XT 20速,1W塊),配的也是MT500油碟,但我試騎S碼,越野時的人車一體感、柔順感和穩定感,比我自己改裝的挑SL7(27.5、M碼)要好,剎車力道也夠用。我一直騎27.5的M碼,但是閃電的29寸 S碼更適合我(閃電的XC sprot 29寸幾何是業內很出色之一)。所以說 買的核心是一個適合自己用、設計出色的車架。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