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51dongshi.com/20250107/wz/18418710552.jpg)
一碗飯的恩愛 自我記事起,一家人吃飯時,父親盛的第一碗飯必先端給母親,然后再給自己盛。若嘗著哪樣菜覺得好吃,必會搛點給母親。笑著說:“這菜好,不咸,你多吃點。”待母親碗里的飯快沒了時,父親會輕聲問一句:“還有飯呢。再添點。”母親搖搖頭說吃飽了。父親就說:“那,來碗湯吧,你喜歡的絲瓜湯。”母親伸過碗去。父親拿起湯勺舀了湯放在母親面前。母親也不謙讓,安然接受。這樣的場景每天都在重復著。那時候的母親在隊里掙工分,她身體強健,去河堤上挑河,百來斤的擔子挑起就走,每天早出晚歸,無暇顧及家里。父親牽著幼小的我去廠里上班,下班回家不顧勞累,整理家務,變著花樣,整治飯菜。天黑了母親挑著空擔子從田里回來,父親招呼:“累了吧?”然后吩咐我“給你媽端凳子來!”接著端上滿滿一碗飯。父親善做湯,湯料就地取材,一把菊花腦,嫩莧菜,地菜皮,新鮮蠶豆,半根絲瓜,再打個雞蛋,撒上蔥花,就成了各種美味的湯了。冬天在地窯里起個蘿卜,用蹄髈燉了,給母親補身子。天熱時,將飯菜先盛了晾著;天冷了,父親將湯和飯菜放進草焐子里,用棉襖捂住,母親多晚回來,總有一桌熱乎乎的飯菜等著。父親心細,家里總是收拾得干干凈凈。到了冬天,父親從不讓母親的手沾水,洗碗洗菜,洗衣服之類的活父親一個人包了。他戴上頂針,釘鈕扣,縫補衣衫被子,針腳齊整細密,一家人生活清貧,但身上穿的從來不破不漏,干干凈凈。村里的女人們羨慕母親“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幸福日子。父親時常對我說:“你媽在外面風里雨里地苦,給她盛碗飯還不是應該的嗎。你媽手上腳上都有裂口子,夏天還好,到冬天全開裂了,地里的活已經夠她累的了,我在外上班,幫不了她什么忙,回到家就想讓她捧上個熱飯碗……”現在,父母都已是垂暮之年,吃飯時父親依然坐在飯鍋邊,第一碗飯依然是先端給母親。那一年探假回家,全家人在一起吃了頓團圓飯。飯后,我端茶給父親,卻發現父親正獨自慢慢嚼著剩下的半碟辣子雞,吃得額頭冒汗,瞇著眼睛說:“辣嗖嗖的,有勁!”又悄悄地說:“你媽不吃辣,我好長時間沒有聞到辣味了。”我心里一酸,母親豈止不吃辣,太甜太咸太酸的都不愛吃。父親為了遷就母親,做菜時總是就著母親偏愛的那幾種口味,而自己的喜好早已丟在了歲月深處。“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父親那輩人或許不會明白其中含義,也沒有說過一個“愛”字。但父親卻是實實在在地呵護著母親,那每一次遞過來的熱騰騰的一碗飯,便是父親無言的愛,溫暖母親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