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不會做筆記,差別真的很大。
1.記什么?
如果記錄得過多,通常效果不好。第一,增加了記錄的工作量,使得做筆記這件事很難持續下去;第二,記得內容過多,沒有經過篩選意味著把不是真正重要的東西記錄了下來。
所以,記錄的時候一定要考慮:這一句和另一句很相似,哪一句更重要?這一句話真的那么重要嗎,給我帶來新知了嗎?
一定要記錄真正有價值,打動自己的東西。
2.怎么記?
記錄一般包含兩個部分:第一,書上內容的摘抄;第二,自己的感想與評論。
第一部分,一定要摘抄真正有價值的東西。
第二部分,要把自己當成作者的朋友,而不是作者的學生,跟作者談論某個事情,記錄下當時的感受與想法。
我以前的心態就是把書當老師,自己做學生。那么,在閱讀的時候,即使做評論,也是接受的姿態。
如果把自己當成作者的朋友,就會直抒胸意,提出自己的反對意見和最真實的想法和疑問。
同時,如果你正在做主題閱讀,假設有三本相關的書籍就某一個觀點有不同的想法,這時候作為讀者,你的身份就是裁判。由你來判斷每個觀點使用的條件,哪個觀點更合理。此時,你就像和三個有智慧的朋友聊天一樣。
如果能做到上面兩點,你記錄下來的都是精華,你的思考更有層次,長時間積累下去,一定能形成自己的知識框架,獲得好的閱讀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