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的包子為什么會變扁
做好的包子為什么會變扁
2、面發(fā)的不到位,沒有使好堿。3、要等鍋開了再上屜蒸包子。4、包子一般要蒸20分鐘,中間千萬不要打開鍋蓋。5、面粉應(yīng)該活的比較硬實。你這樣蒸一會就扁,最大的可能就是水加多了。要少放些水,量是不好掌握的,慢慢來。制作方法。1、首先準備好包子皮,中間厚四周薄。2、面皮上放入肉餡。左手托皮,右手捏合面皮,形成第一個褶皺。3、捏好一處后,用左手的大拇指和食指將后面向前推,再用右手將左手兩指送過來的這一處面片捏向前一處褶皺,形成第二處褶皺。4、依次用左手將面皮向前一個褶皺推,并隨之轉(zhuǎn)動包子。邊包可以邊用左手大拇指將肉餡往里面壓一壓,以空出足夠的捏合位置。5、將最后一個褶皺與第一個褶皺捏合,注意收口的時候右手大拇指是卡在包子中間的漩渦處。6、包子就包好了。
導(dǎo)讀2、面發(fā)的不到位,沒有使好堿。3、要等鍋開了再上屜蒸包子。4、包子一般要蒸20分鐘,中間千萬不要打開鍋蓋。5、面粉應(yīng)該活的比較硬實。你這樣蒸一會就扁,最大的可能就是水加多了。要少放些水,量是不好掌握的,慢慢來。制作方法。1、首先準備好包子皮,中間厚四周薄。2、面皮上放入肉餡。左手托皮,右手捏合面皮,形成第一個褶皺。3、捏好一處后,用左手的大拇指和食指將后面向前推,再用右手將左手兩指送過來的這一處面片捏向前一處褶皺,形成第二處褶皺。4、依次用左手將面皮向前一個褶皺推,并隨之轉(zhuǎn)動包子。邊包可以邊用左手大拇指將肉餡往里面壓一壓,以空出足夠的捏合位置。5、將最后一個褶皺與第一個褶皺捏合,注意收口的時候右手大拇指是卡在包子中間的漩渦處。6、包子就包好了。
1、皮和肉餡的比例不對2、面發(fā)的不到位,沒有使好堿3、要等鍋開了再上屜蒸包子4、包子一般要蒸20分鐘,中間千萬不要打開鍋蓋。5、面粉應(yīng)該活的比較硬實。你這樣蒸一會就扁,最大的可能就是水加多了。要少放些水,量是不好掌握的,慢慢來。制作方法:1、首先準備好包子皮,中間厚四周薄。2、面皮上放入肉餡。左手托皮,右手捏合面皮,形成第一個褶皺。3、捏好一處后,用左手的大拇指和食指將后面向前推,再用右手將左手兩指送過來的這一處面片捏向前一處褶皺,形成第二處褶皺。4、依次用左手將面皮向前一個褶皺推,并隨之轉(zhuǎn)動包子。邊包可以邊用左手大拇指將肉餡往里面壓一壓,以空出足夠的捏合位置。5、將最后一個褶皺與第一個褶皺捏合,注意收口的時候右手大拇指是卡在包子中間的漩渦處。6、包子就包好了。包子(steamed stuffed bun)是一種古老的傳統(tǒng)面食,一般由面包裹著餡,主要制作材料有面粉和餡,起源于四川。相傳由三國時期諸葛亮發(fā)明(距今1800多年)。包子這個名稱的使用則始于宋代,《燕翼詒謀錄》:“仁宗誕日,賜羣臣包子。”包子后注曰:“即饅頭別名”。饅頭之有餡者,北人謂之包子(意思是說饅頭沒有餡,包子有餡)。包子一般是用面粉發(fā)酵做成的,大小依據(jù)餡心的大小有所不同,最小的可以稱作小籠包,其他依次為中包、大包。常用餡心為豬肉、羊肉、牛肉、粉條、香菇、豆沙、芹菜、茄子、包菜、韭菜、豆腐、木耳、干菜肉、蛋黃、芝麻等。
做好的包子為什么會變扁
2、面發(fā)的不到位,沒有使好堿。3、要等鍋開了再上屜蒸包子。4、包子一般要蒸20分鐘,中間千萬不要打開鍋蓋。5、面粉應(yīng)該活的比較硬實。你這樣蒸一會就扁,最大的可能就是水加多了。要少放些水,量是不好掌握的,慢慢來。制作方法。1、首先準備好包子皮,中間厚四周薄。2、面皮上放入肉餡。左手托皮,右手捏合面皮,形成第一個褶皺。3、捏好一處后,用左手的大拇指和食指將后面向前推,再用右手將左手兩指送過來的這一處面片捏向前一處褶皺,形成第二處褶皺。4、依次用左手將面皮向前一個褶皺推,并隨之轉(zhuǎn)動包子。邊包可以邊用左手大拇指將肉餡往里面壓一壓,以空出足夠的捏合位置。5、將最后一個褶皺與第一個褶皺捏合,注意收口的時候右手大拇指是卡在包子中間的漩渦處。6、包子就包好了。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