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隱私在我國基本上就沒有怎么受到過重視,特別是在手機接收騷擾電話這一塊我國可謂是世界領先,我自己就是信息泄露的受害者,每天都接到那么多騷擾電話可謂是苦不堪言。最近李開復又開始了他的表演,他表示幫助曠視找到了合作方,從螞蟻金服和美圖兩家公司手里拿到了人臉數據庫,用來給曠世做行業分析。
這一句話一石激起千層浪,在我國信息本來就已經過度嚴重泄露了,人們都憋著一口氣沒處撒,這不從李開復這里抓到一點苗頭了肯定要對此問題上綱上線了。因此對于網絡信息安全的問題就此展開激烈的唇槍舌戰。
當下我國的信息情況就是處于每個人的數據都在不斷的不倒賣,但是作為普通人的我們怎么去反抗現狀呢,沒有認可辦法,除了不上網,與現在的信息時代脫離的話才有這樣的可能躲避信息泄露。
?
遙想當年李開復一句話,也確實讓我們從夢中驚醒,他說中國人愿意用隱私換便捷,這話說的很簡單,現在我們信息生活的便利全部是基于隱私公開的基礎上實現的,和國外比起來那時候的facebook還在為了隱私問題陷入法律糾纏中,而和我們比起來我們的互聯網企業家們,在面對信息泄露問題卻說話說的那么理直氣壯。
李彥宏說的話和李開復基本上也是不謀而合,問題都直指一處。
實際上說的都是同一個問題:利用公眾的為了服務便捷性愿意"讓渡隱私"的心態,去對個人信息進行采集、征用——哪怕是不告而取的。大家都懂得游戲規則,用戶數據就是"黃金",因此所有互聯網企業都想攥住用戶信息這筆"金礦",拼命從中撈金。
對于網絡的隱私這個老大難的問題,我國在2017年終于出臺了法律保護個人的隱私安全,不過我個人感覺效果還不是特別好,網絡信息被泄露的問題依然還是存在。
?
因此再回到那個問題,我們什么時候才能夠在享用便捷的網絡同時,又同時把信息安全問題做好,這個不是企業去考慮的事情,因為企業靠不住資本家都是追逐利潤的。只有國家才能夠保護民眾信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