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的七月十五是傳統的中元節,又稱“盂蘭盆節”或“鬼節”。傳說該日地府會放出全部鬼魂,民間普遍進行祭祀鬼魂的活動。凡有新喪的人家,例要上新墳,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系中國民間最大的鬼節。然而,為何把中元節稱為“鬼節”呢?“鬼節”又有哪些禁忌呢?
中元節,即盂蘭盆節通常是在農歷的七月十四或者十五這一天,相傳,每年從七月一日起閻王就下令大開地獄之門,讓那些終年受苦受難,禁錮在地獄中的冤魂厲鬼走出地獄,獲得短期的游蕩,享受人間血食。所以人們稱七月為鬼月,認為這個月是不吉利的月份,既不嫁娶,也不搬家。人們在中元節這天晚上除了拜祭自己的祖先外,還準備一些菜肴、酒、飯、金銀衣紙之類到路口去祭奠鬼神。
七月十五是佛教的盂蘭盆節。據說釋迦牟尼有個叫目連的弟子,其母雖然年輕漂亮,卻無嘉言懿行,愛財小氣,尤其仇視僧人,死后被打入惡鬼行列,目連按佛祖指點,在七月十五日這一天,預備百味五果,各種用具,裝入盆中,供養十方僧眾,其母才脫離惡鬼界,升入天堂。佛祖有鑒于此,推而廣之,要求空門弟子盡心行孝,每年的七月十五,做盂蘭盆,施佛及僧,報答父母恩情。佛家盂蘭盆會的意義與儒家的孝道合拍,這一天則成為民間祭奠已逝父母及先人的鬼節。
七月十五這一天,事先在街口村前搭起法師座和施孤臺。法師座跟前供著超度"地獄"鬼魂的地藏王菩薩,下面供著一盤盤面制桃子、大米。施孤臺上立著三塊靈牌和招魂幡。過了中午,各家各戶紛紛把全豬、全羊、雞、鴨、鵝及各式發糕、果品、瓜果等擺到施孤臺上。主事者分別在每件祭品上插上一把藍、紅、綠等顏色的三角紙旗,上書"盂蘭盛會"、"甘露門開"等字樣。儀式是在一陣莊重厲穆的廟堂音樂中開始的,緊接著,法師敲響引鐘,帶領座下眾僧誦念各種咒語和真言。然后施食,將一盤盤面桃子和大米撒向四方,反復三次,這種儀式叫"放焰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