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五所百年高中
安徽五所百年高中
被譽為“淮上名校”的壽縣一中,位于安徽省歷史文化名城,坐落在八公山腳下,淝水之濱。壽縣一中始建于明天啟二年(1622年)的循理書院。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時任學部大臣的邑人孫家鼐捐資擴建循理書院,創辦壽縣公學。靈璧中學源于明萬歷年間的正學書院,舒城中學則始創于1902年,前身為“斌農中學堂”,與合肥廬州中學堂、桐城中學堂共同開創了安徽中等教育的先河。桐城中學由桐城派后期大師、京師大學堂總教習吳汝綸先生于1902年創辦。安徽省安慶市第二中學,前身是1899年創立的圣保羅中學。安徽省太湖中學創建于1906年,原名太湖縣立中學堂。1912年后,學校幾易校名,1952年正式定名“安徽省太湖中學”。2001年4月,該校被安徽省教育廳命名為“安徽省示范高中”。
導讀被譽為“淮上名校”的壽縣一中,位于安徽省歷史文化名城,坐落在八公山腳下,淝水之濱。壽縣一中始建于明天啟二年(1622年)的循理書院。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時任學部大臣的邑人孫家鼐捐資擴建循理書院,創辦壽縣公學。靈璧中學源于明萬歷年間的正學書院,舒城中學則始創于1902年,前身為“斌農中學堂”,與合肥廬州中學堂、桐城中學堂共同開創了安徽中等教育的先河。桐城中學由桐城派后期大師、京師大學堂總教習吳汝綸先生于1902年創辦。安徽省安慶市第二中學,前身是1899年創立的圣保羅中學。安徽省太湖中學創建于1906年,原名太湖縣立中學堂。1912年后,學校幾易校名,1952年正式定名“安徽省太湖中學”。2001年4月,該校被安徽省教育廳命名為“安徽省示范高中”。
廣德中學,始建于清光緒廿九年(1903年),其前身是廣德州中學堂。合肥一中則始建于1902年,原名廬州中學,創辦人是李鴻章之子李經方。六安一中今年已有一百零五年歷史。被譽為“淮上名校”的壽縣一中,位于安徽省歷史文化名城,坐落在八公山腳下,淝水之濱。壽縣一中始建于明天啟二年(1622年)的循理書院。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時任學部大臣的邑人孫家鼐捐資擴建循理書院,創辦壽縣公學。靈璧中學源于明萬歷年間的正學書院,舒城中學則始創于1902年,前身為“斌農中學堂”,與合肥廬州中學堂、桐城中學堂共同開創了安徽中等教育的先河。桐城中學由桐城派后期大師、京師大學堂總教習吳汝綸先生于1902年創辦。安徽省安慶市第二中學,前身是1899年創立的圣保羅中學。安徽省太湖中學創建于1906年,原名太湖縣立中學堂。1912年后,學校幾易校名,1952年正式定名“安徽省太湖中學”。2001年4月,該校被安徽省教育廳命名為“安徽省示范高中”。 安徽省安慶第一中學,前身是1906年(清光緒三十二年)創辦的安徽全省師范學堂。學堂由近代啟蒙思想家嚴復倡議主辦,首任監督為桐城派后學大師姚永概。后經分合變遷,先易名為安徽省立第一師范學校、安徽省立第一中學等,至1956年始定為今名。1959年確定為省首批重點中學,1988年確定為國家教委直接聯系的學校,1999年確定示范高中,2001年確定為全省高中理科實驗班承辦學校。亳州一中,安徽省懷寧中學發祥于清光緒三年(1877年),由懷寧邑令彭廣鐘假安慶任家坡豐備倉舊址創辦的鳳鳴書院。1903年改為鳳鳴中學堂,1904年命名為懷寧縣立中學堂,此乃懷寧中學正式得名之始。安徽省潁上第一中學,前身可溯至1909年(宣統元年)的“乙種蠶桑學堂”。這些百年老校,不僅是安徽教育的見證,更是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
安徽五所百年高中
被譽為“淮上名校”的壽縣一中,位于安徽省歷史文化名城,坐落在八公山腳下,淝水之濱。壽縣一中始建于明天啟二年(1622年)的循理書院。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時任學部大臣的邑人孫家鼐捐資擴建循理書院,創辦壽縣公學。靈璧中學源于明萬歷年間的正學書院,舒城中學則始創于1902年,前身為“斌農中學堂”,與合肥廬州中學堂、桐城中學堂共同開創了安徽中等教育的先河。桐城中學由桐城派后期大師、京師大學堂總教習吳汝綸先生于1902年創辦。安徽省安慶市第二中學,前身是1899年創立的圣保羅中學。安徽省太湖中學創建于1906年,原名太湖縣立中學堂。1912年后,學校幾易校名,1952年正式定名“安徽省太湖中學”。2001年4月,該校被安徽省教育廳命名為“安徽省示范高中”。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