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全詩:
丙辰中秋,歡飲通宵達旦,大醉之際,
遙望高空皎潔的明月,心緒蕩漾間吟唱這首經典之歌: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解釋如下:
第一段詩句描繪了作者在中秋節飲酒賞月之際的心境。“明月幾時有?”直接面對蒼穹,對人生哲理的探求和對宇宙奧秘的追問躍然紙上。這是對自然、宇宙以及生命意義的沉思。詩人借助把酒問天的方式表達了對自然規律和人類命運的感慨。接下來表達了詩人對于月宮的向往與留戀,但又擔心月宮的寒冷無法適應人間溫暖的生活。詩人通過描繪自己在月光下起舞的形象,表達了對人間生活的熱愛和留戀之情。
第二段主要描述了月光流轉的場景。“轉朱閣,低綺戶”描繪了月光隨著夜色流轉的場景,而月光所到之處又使得作者產生了無法入眠的情感波動。“不應有恨”這一句表達出作者對離別的遺憾與人生的無常之恨的思考。接下來的一句更是富有哲理的概括了人生中不可避免的變化與圓滿的追求。詩人坦然接受了這種不完美的事實并指出這正是宇宙萬物的基本法則。同時他表達出一種樂觀的態度,即便面對人生的種種變遷,也期盼人們能夠長久地共享美好的時光與月亮的光輝。這種樂觀精神體現了詩人對人生的積極態度和對未來的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