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進退兩難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jìntuì liǎngnán,它形容處于一種無論前進還是后退都感到困難的境地。這個成語用來比喻當一個人在面對某個決策時,無論選擇哪個方向都會遇到問題,因而難以做出決定。2、關于成語的出處,它最早出現在宋朝李靖的《衛公兵法》中,書中寫道:“凡攻城之兵??進退又難,前既不得上城,退則其師逼追。”這段話描述了攻城戰中士兵們的困境,無論向前推進還是撤退,都面臨著重重困難。3、成語的辨析方面,它的近義詞有“進退維谷”和“進退為難”,都表達了類似的處境。而它的反義詞是“進退自如”,意思是在任何情況下都能自如地做出前進或后退的決定,不受束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