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是呼吸器官還是消化器官
咽是呼吸器官還是消化器官
咽囊的底面中央發生甲狀腺,甲狀腺在系統發生上相當于文昌魚的內柱。在哺乳類中,第1對咽囊形成鼓室,其近端部成為耳咽管,第2對咽囊形成腭扁桃體,第3和第4對咽囊形成甲狀旁腺和胸腺,第5對咽囊的上皮形成后鰓體。咽部由鼻咽、口咽和喉咽三部分組成,鼻咽位于顱底至軟腭游離緣水平面以上,口咽位于軟腭游離緣平面至會厭上緣部分,喉咽位于會厭軟骨上緣以下。咽的后壁與側壁較完整,前壁自上而下分別與鼻腔、口腔和喉腔相通。鼻咽部的頂部略呈拱頂狀,有增殖體或咽扁桃體,鼻咽前方與后鼻孔及鼻中隔后緣相連。口咽部前方借咽峽與口腔相通,咽峽由懸雍垂和軟腭的游離緣、舌腭弓及咽腭弓構成。咽峽的前下部為舌根,上部有舌扁桃體。咽淋巴環由腺樣體、咽鼓管扁桃體、咽側索等構成。
導讀咽囊的底面中央發生甲狀腺,甲狀腺在系統發生上相當于文昌魚的內柱。在哺乳類中,第1對咽囊形成鼓室,其近端部成為耳咽管,第2對咽囊形成腭扁桃體,第3和第4對咽囊形成甲狀旁腺和胸腺,第5對咽囊的上皮形成后鰓體。咽部由鼻咽、口咽和喉咽三部分組成,鼻咽位于顱底至軟腭游離緣水平面以上,口咽位于軟腭游離緣平面至會厭上緣部分,喉咽位于會厭軟骨上緣以下。咽的后壁與側壁較完整,前壁自上而下分別與鼻腔、口腔和喉腔相通。鼻咽部的頂部略呈拱頂狀,有增殖體或咽扁桃體,鼻咽前方與后鼻孔及鼻中隔后緣相連。口咽部前方借咽峽與口腔相通,咽峽由懸雍垂和軟腭的游離緣、舌腭弓及咽腭弓構成。咽峽的前下部為舌根,上部有舌扁桃體。咽淋巴環由腺樣體、咽鼓管扁桃體、咽側索等構成。
![](https://img.51dongshi.com/20250107/wz/18430262152.jpg)
咽是食物進入食管和呼吸介質進入肺的共同通道。它位于口腔和食管之間,既屬于消化系統又屬于呼吸系統。在魚類中,鰓通過咽的兩側形成,鰓裂與咽囊相關聯。在胚胎早期,外胚層向內凹陷,內外胚層相遇后形成鰓裂,鰓裂間為鰓隔,鰓隔前后面形成鰓。在脊椎動物中,鰓裂數量最多可達14對。陸棲脊椎動物雖用肺呼吸,但在胚胎期也會形成咽囊,咽囊在發育中形成一些與呼吸無關的結構。咽囊的底面中央發生甲狀腺,甲狀腺在系統發生上相當于文昌魚的內柱。在哺乳類中,第1對咽囊形成鼓室,其近端部成為耳咽管,第2對咽囊形成腭扁桃體,第3和第4對咽囊形成甲狀旁腺和胸腺,第5對咽囊的上皮形成后鰓體。咽部由鼻咽、口咽和喉咽三部分組成,鼻咽位于顱底至軟腭游離緣水平面以上,口咽位于軟腭游離緣平面至會厭上緣部分,喉咽位于會厭軟骨上緣以下。咽的后壁與側壁較完整,前壁自上而下分別與鼻腔、口腔和喉腔相通。鼻咽部的頂部略呈拱頂狀,有增殖體或咽扁桃體,鼻咽前方與后鼻孔及鼻中隔后緣相連。口咽部前方借咽峽與口腔相通,咽峽由懸雍垂和軟腭的游離緣、舌腭弓及咽腭弓構成。咽峽的前下部為舌根,上部有舌扁桃體。咽淋巴環由腺樣體、咽鼓管扁桃體、咽側索等構成。咽在吞咽時起重要作用,食團接觸到舌根及咽峽粘膜時會引發吞咽反射,軟腭上舉,關閉鼻咽腔,舌根隆起,咽縮肌收縮,壓迫食團向下移動,會厭復蓋喉口,聲門緊閉,梨狀窩開放,食團越過會厭進入食管。咽還具有呼吸功能,呼吸時空氣經過鼻和咽腔,軟腭保持松弛狀態。若鼻或鼻咽有阻塞,會張口呼吸。咽腔粘膜內富含腺體,對空氣加溫、濕潤有重要作用。咽還具有保護和防御功能,咽肌收縮可暫時封閉鼻咽和喉部,防止食物返流入鼻腔或吸入氣管。若異物進入咽部,咽肌收縮阻止下行,引發嘔吐反射,將異物吐出。扁桃體具有產生抗體的B細胞和T細胞,含有多種免疫球蛋白,具有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的雙重抗感染功能。咽腔形狀變化可產生共鳴,使聲音清晰、悅耳,軟腭在此過程中尤為重要。
咽是呼吸器官還是消化器官
咽囊的底面中央發生甲狀腺,甲狀腺在系統發生上相當于文昌魚的內柱。在哺乳類中,第1對咽囊形成鼓室,其近端部成為耳咽管,第2對咽囊形成腭扁桃體,第3和第4對咽囊形成甲狀旁腺和胸腺,第5對咽囊的上皮形成后鰓體。咽部由鼻咽、口咽和喉咽三部分組成,鼻咽位于顱底至軟腭游離緣水平面以上,口咽位于軟腭游離緣平面至會厭上緣部分,喉咽位于會厭軟骨上緣以下。咽的后壁與側壁較完整,前壁自上而下分別與鼻腔、口腔和喉腔相通。鼻咽部的頂部略呈拱頂狀,有增殖體或咽扁桃體,鼻咽前方與后鼻孔及鼻中隔后緣相連。口咽部前方借咽峽與口腔相通,咽峽由懸雍垂和軟腭的游離緣、舌腭弓及咽腭弓構成。咽峽的前下部為舌根,上部有舌扁桃體。咽淋巴環由腺樣體、咽鼓管扁桃體、咽側索等構成。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