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實驗室對于結核病的實驗方法有哪些
目前實驗室對于結核病的實驗方法有哪些
涂片鏡檢法是發現傳染源、確診結核病、確定化療方案和考核治療效果的重要依據,診斷前應收集三次痰標本,盡量取支氣管深部的痰,量不少于3ml。該方法敏感性較低,若每毫升含菌量少于10^4則難以獲得陽性結果,且不能區分死菌、活菌,也不能區分非結核抗酸桿菌。細菌培養法則能克服涂片鏡檢法的缺點,但常規培養方法需2-8周才有結果,而快速法雖能縮短報告時間,但條件要求較高。血常規通常無改變,嚴重病例可能出現繼發性貧血,白細胞總數減少,活動、進展肺結核的部分病人血沉可能增快,但無特異性診斷意義。血清抗結核抗體檢測對診斷僅有參考價值。
導讀涂片鏡檢法是發現傳染源、確診結核病、確定化療方案和考核治療效果的重要依據,診斷前應收集三次痰標本,盡量取支氣管深部的痰,量不少于3ml。該方法敏感性較低,若每毫升含菌量少于10^4則難以獲得陽性結果,且不能區分死菌、活菌,也不能區分非結核抗酸桿菌。細菌培養法則能克服涂片鏡檢法的缺點,但常規培養方法需2-8周才有結果,而快速法雖能縮短報告時間,但條件要求較高。血常規通常無改變,嚴重病例可能出現繼發性貧血,白細胞總數減少,活動、進展肺結核的部分病人血沉可能增快,但無特異性診斷意義。血清抗結核抗體檢測對診斷僅有參考價值。
![](https://img.51dongshi.com/20250107/wz/18430287052.jpg)
目前全球廣泛使用純蛋白衍生物(PPD)進行結核菌素試驗,用于流行病學調查、輔助診斷和鑒別診斷,監測卡介苗接種效果以及發現患者和選擇預防性治療對象。該試驗采用皮內法,72小時后檢查反應,測量局部硬結反應的橫徑和豎徑,按實際大小記錄,并注明水泡、丘疹等反應。陰性結果(<5mm)表示未受結核菌感染,但需注意影響因素,如病變反應前期、技術因素、年老體衰、營養不良、病毒性疾病、晚期腫瘤、艾滋病、免疫抑制劑等均可影響結核菌素的反應,使其呈陰性。涂片鏡檢法是發現傳染源、確診結核病、確定化療方案和考核治療效果的重要依據,診斷前應收集三次痰標本,盡量取支氣管深部的痰,量不少于3ml。該方法敏感性較低,若每毫升含菌量少于10^4則難以獲得陽性結果,且不能區分死菌、活菌,也不能區分非結核抗酸桿菌。細菌培養法則能克服涂片鏡檢法的缺點,但常規培養方法需2-8周才有結果,而快速法雖能縮短報告時間,但條件要求較高。血常規通常無改變,嚴重病例可能出現繼發性貧血,白細胞總數減少,活動、進展肺結核的部分病人血沉可能增快,但無特異性診斷意義。血清抗結核抗體檢測對診斷僅有參考價值。在實際操作中,結核病的診斷和治療需要結合多種方法,包括結核菌素試驗、涂片鏡檢法、細菌培養法以及其他輔助檢查如血常規、血沉等,才能更準確地診斷和評估病情。這些方法各有優缺點,醫生會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檢測手段。值得注意的是,結核菌素試驗和涂片鏡檢法在檢測結核病時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細菌培養法則需要較長的時間,而血常規和血清抗結核抗體檢測則主要用于評估病情和輔助診斷。因此,在臨床實踐中,醫生通常會綜合運用多種檢測方法,以提高診斷的準確性和治療效果。
目前實驗室對于結核病的實驗方法有哪些
涂片鏡檢法是發現傳染源、確診結核病、確定化療方案和考核治療效果的重要依據,診斷前應收集三次痰標本,盡量取支氣管深部的痰,量不少于3ml。該方法敏感性較低,若每毫升含菌量少于10^4則難以獲得陽性結果,且不能區分死菌、活菌,也不能區分非結核抗酸桿菌。細菌培養法則能克服涂片鏡檢法的缺點,但常規培養方法需2-8周才有結果,而快速法雖能縮短報告時間,但條件要求較高。血常規通常無改變,嚴重病例可能出現繼發性貧血,白細胞總數減少,活動、進展肺結核的部分病人血沉可能增快,但無特異性診斷意義。血清抗結核抗體檢測對診斷僅有參考價值。
為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