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分析:
要有鮮明的指導思想。“十四五”規劃是今后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綱要和行動指南。編制規劃的前提就是要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十九大精神,作為規劃編制的總依據和主線,貫穿在規劃的全過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原理,深化對當前經濟社會發展形勢的認識,用“五大”理念研判當前發展中面臨的主要矛盾、確立未來發展目標、任務和路徑。只有指導思想明確,才能充分釋放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紅利,自覺把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融入國家大戰略。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 第三條 戰略導向 “十四五”時期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把握新發展階段是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現實依據,貫徹新發展理念為把握新發展階段、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了行動指南,構建新發展格局則是應對新發展階段機遇和挑戰、貫徹新發展理念的戰略選擇。必須堅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提升供給體系的韌性和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必須建立擴大內需的有效制度,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加強需求側管理,建設強大國內市場。必須堅定不移推進改革,破除制約經濟循環的制度障礙,推動生產要素循環流轉和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有機銜接。必須堅定不移擴大開放,持續深化要素流動型開放,穩步拓展制度型開放,依托國內經濟循環體系形成對全球要素資源的強大引力場。必須強化國內大循環的主導作用,以國際循環提升國內大循環效率和水平,實現國內國際雙循環互促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