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犯不交罰金可能會影響假釋。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辦理減刑、假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規定》,如果罪犯有財產性判項且有履行能力但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將不獲得假釋。然而,如果罪犯確實有困難,可以申請對罰金延期繳納、酌情減少或免除。
法律分析
不交罰金可能會影響假釋。如果對于生效裁判中有財產性判項,罪犯確有履行能力而不履行或者不全部履行的,會不予假釋。因此如果罪犯確有困難的,可申請對罰金延期繳納、酌情減少或者免除。不交罰金影響假釋嗎?的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五十二條
判處罰金,應當根據犯罪情節決定罰金數額。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五十三條
罰金在判決指定的期限內一次或者分期繳納。期滿不繳納的,強制繳納。對于不能全部繳納罰金的,人民法院在任何時候發現被執行人有可以執行的財產,應當隨時追繳。由于遭遇不能抗拒的災禍等原因繳納確實有困難的,經人民法院裁定,可以延期繳納、酌情減少或者免除。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辦理減刑、假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規定》第二十七條
對于生效裁判中有財產性判項,罪犯確有履行能力而不履行或者不全部履行的,不予假釋。
拓展延伸
交罰金是否會影響假釋條件的判決?
交罰金是否會影響假釋條件的判決,這是一個常見的法律問題。根據法律規定,交罰金可以被視為一種對違法行為的經濟制裁措施。在考慮假釋條件時,法院通常會綜合考慮多個因素,包括罪行的性質、犯罪記錄、社會危害程度以及被告人的個人情況等。交罰金的支付與假釋條件的判決有一定的關聯性,但并不是唯一的決定因素。法院會根據具體案件的情況綜合權衡,以確保公正和合理的判決。因此,交罰金可能會對假釋條件產生一定影響,但并不是決定性因素。
結語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五十二條、第五十三條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辦理減刑、假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規定》第二十七條,交罰金是否會影響假釋條件的判決是一個常見的法律問題。交罰金可以被視為對違法行為的經濟制裁措施,而假釋條件的判決通常綜合考慮多個因素。雖然交罰金可能會對假釋條件產生一定影響,但并非唯一決定因素。法院會根據具體案件情況綜合權衡,以確保公正和合理的判決。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2018修正):第五章 審判監督程序 第二百六十條 第一審人民法院判決被告人無罪、免除刑事處罰的,如果被告人在押,在宣判后應當立即釋放。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2020修正):第一編 總則 第四章 刑罰的具體運用 第七節 假釋 第八十四條 被宣告假釋的犯罪分子,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規,服從監督;
(二)按照監督機關的規定報告自己的活動情況;
(三)遵守監督機關關于會客的規定;
(四)離開所居住的市、縣或者遷居,應當報經監督機關批準。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2020修正):第一編 總則 第四章 刑罰的具體運用 第七節 假釋 第八十三條 有期徒刑的假釋考驗期限,為沒有執行完畢的刑期;無期徒刑的假釋考驗期限為十年。
假釋考驗期限,從假釋之日起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