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勞動合同法的規定,有以下情形用人單位應當支付賠償金:
1、如果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勞動者不要求繼續履行勞動合同或者勞動合同已經不能繼續履行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
違法解除或終止具體又包括用人單位違反法定程序解除;不符合法定解除條件而解除勞動合同;具有限制解除勞動合同的情形卻解除合同三類。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應當依照經濟補償標準的二倍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
2、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后,未按照規定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的,責令加付賠償金。
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時,企業依法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金是企業的法定義務,如違反該項義務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應承擔以下法律責任:
(1)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企業限期支付經濟補償;
(2)如果企業仍逾期不支付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企業按應付金額50%以上100%以下的標準向勞動者加付賠償金。
3、企業違反《勞動合同法》規定而與勞動者約定試用期的情形下,除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企業改正以外,如果違法約定的試用期已經履行的,那么企業應當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
4、企業未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或者國家規定及時足額支付勞動者勞動報酬的,或者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支付勞動者工資的,或者安排加班但不支付加班費的,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未依照《勞動合同法》規定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金的情形下,企業應承擔賠償責任。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支付勞動報酬、加班費或者經濟補償;勞動報酬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應當支付其差額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責令用人單位按應付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標準向勞動者加付賠償金。
員工本人非常清楚自己在整個工作的過程當中到底有沒有什么重大過錯行為,公司和員工相比畢竟是屬于管理者的地位,作為管理者,有權利要求員工遵守本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公司在某種情況下不追究員工的法律責任已是萬幸,被辭退還想要補償金是很無知的。
一、關于加班的法律責任
《勞動法》第九十條用人單位違反本法律規定,延長勞動者工作時間的,由勞動行政部門給予警告,責令改正,并可以處以罰款。
《勞動合同法》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支付勞動報酬、加班費或者經濟補償;勞動報酬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應當支付其差額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責令用人單位按應付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標準向勞動者加付賠償金:
(一)未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或者國家規定及時足額支付勞動者勞動報酬的;
(二)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支付勞動者工資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費的;
(四)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未依照本法規定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
我國的機關企事業單位,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相關單位,俗稱鐵飯碗,也存在著普遍的無償式加班,且單位領導通常不顧惜職工的合法權利,也不能主動的給予相應調休權利補償。
我國的企業單位,俗稱打工族,普遍存在無理由、無保障式的無償加班,或強迫加班,迫使員工不得不放棄自己應得的權利,去從事不受法律保護的加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