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主觀:
企業所得稅是使內、外資企業站在公平的競爭起跑線上、有利于提高企業的投資能力、有利于提高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一、企業所得稅適用稅率是多少企業所得稅率是企業應納所得稅額與計稅基數之間的數量關系或者比率,也是衡量一個國家企業所得稅負高低的重要指標,是企業所得稅法的核心。從2008年1月1日起至今,現行稅制中的企業所得稅基本稅率為25%;非居民企業適用稅率20%;符合條件的小型微利企業適用稅率20%;國家需要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企業適用稅率15%。企業所得稅的納稅人分為兩類,居民企業和非居民企業。其中居民企業,是指依法在中國境內成立,或者依照外國(地區)法律成立但實際管理機構在中國境內的企業。非居民企業,是指依照外國(地區)法律成立且實際管理機構不在中國境內,但在中國境內設立機構、場所的,或者在中國境內未設立機構、場所,但有來源于中國境內所得的企業。除在中國境內未設立機構、場所但有來源于中國境內所得的非居民企業是適用20%的稅率,其余一般的居民企業和非居民企業都適用25%的基本稅率。二、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的種類有哪些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的種類主要有:1、公益性捐贈。企業發生的公益性捐贈支出,在年度利潤總額的12%以內的部分,準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2、工資薪金支出。企業發生的合理的工資薪金支出,準予扣除。3、社會保險支出。4、借款費用。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發生的合理的不需要資本化的借款費用,準予扣除。5、業務招待費。企業發生的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業務招待費支出,按照發生額的60%扣除,但最高不能超過當年銷售收入的千分之五。6、廣告宣傳費。企業發生的符合條件的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支出,除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另有規定外,不超過當年銷售收入的15%的部分準予扣除。7、企業提取的專項基金。8、租賃支出。9、勞動保護支出。10、營業機構內部往來。11、手續費、傭金支出。12、匯兌損失。13、企業員工服飾費用支出。14、資產損失。15、開(籌)辦費的支出。三、企業所得稅合理避稅的方法縮小企業所得稅,其實就是減少應納稅所得額,稅基越小,所繳納的稅款就越少。企業所得稅的計稅依據是應納稅所得額,其計算公式為:應納稅所得額=收入總額-不征稅收入-免稅收入-各項準予扣除項目-允許彌補以前年度的虧損。從這個公式可以看出,要減小應納稅所得額,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籌劃:收入和各項準予扣除項目。希望上文的的內容會有所幫助。
法律客觀:一、企業所得稅的概念企業所得稅是對我國內資企業和經營單位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種稅。納稅人范圍比公司所得稅大。企業所得稅納稅人即所有實行獨立經濟核算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內資企業或其他組織,包括以下6類:(1)國有企業;(2)集體企業;(3)私營企業;(4)聯營企業;(5)股份制企業;(6)有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的其他組織。企業所得稅的征稅對象是納稅人取得的所得。包括銷售貨物所得、提供勞務所得、轉讓財產所得、股息紅利所得、利息所得、租金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接受捐贈所得和其他所得。企業所得稅是指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居民企業及非居民企業)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組織以其生產經營所得為課稅對象所征收的一種所得稅。作為企業所得稅納稅人,應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繳納企業所得稅。但個人獨資企業及合伙企業除外。二、企業所得稅的納稅人企業所得稅的納稅人即所有實行獨立經濟核算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內資企業或其他組織,包括以下6類:國有企業、集體企業、私營企業、聯營企業、股份制企業、有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的其他組織。企業是指按國家規定注冊、登記的企業。有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的其他組織,是指經國家有關部門批準,依法注冊、登記的,有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組織。獨立經濟核算是指同時具備在銀行開設結算賬戶;獨立建立賬簿,編制財務會計報表;獨立計算盈虧等條件。個人獨資企業、合伙企業不使用本法,這兩類企業征收個人所得稅即可,避免重復征稅。三、企業所得稅的征稅對象企業所得稅的征稅對象是納稅人取得的所得。包括銷售貨物所得、提供勞務所得、轉讓財產所得、股息紅利所得、利息所得、租金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接受捐贈所得和其他所得。居民企業應當就其來源于中國境內、境外的所得繳納企業所得稅。盡管企業所得稅稅率為25%,但稅法規定了一些稅收優惠方式,包括免稅、減稅、加計扣除、加速折舊、減計收入、稅額抵免等,因此,如果企業希望減免稅收,可以通過一些合法途徑為其公司減輕稅收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