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黃挖走以后,如果其地下莖或其他部分仍然留在土壤中,明年就有可能長出新的植株。但如果沒有殘余根莖,則明年就不會再長新的。而且地黃的生長和繁殖也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土壤條件、氣候因素、人為干擾等。如果挖走地黃后,土壤受到嚴重破壞或污染,或者氣候條件不利于地黃的生長,那么新的地黃植株可能無法順利長出。如果挖走地黃后,該地區被頻繁耕作或受到其他形式的干擾,那么地黃的自然繁殖同樣會受到抑制。
種植地黃需要滿足一系列條件,這些條件包括氣候、土壤、水分、光照以及栽培管理等方面。
一、氣候條件溫度:地黃喜溫暖濕潤的氣候,適宜的生長溫度為15-25℃。在這個溫度范圍內,地黃的生長速度較快,有利于塊根的發育和膨大。
耐寒性:地黃耐寒性較差,對寒冷環境較為敏感。因此,在冬季寒冷地區種植時,需要采取保溫措施,確保地黃能夠安全越冬。
二、土壤條件土壤類型:地黃宜選擇土層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土或壤土種植。這類土壤有利于地黃的根系生長和塊根的形成。
土壤pH值:土壤pH值適宜在中性至微酸性(pH 6-7)之間。過酸或過堿的土壤都不利于地黃的生長。
有機質含量:適量的有機質能夠促進地黃的生長,保持土壤濕潤,并提供養分。因此,在種植前可以施入腐熟的農家肥或有機堆肥等有機質肥料。
三、水分條件適度濕潤:地黃對水分要求較高,在生長季節要保持土壤濕潤。但同時也要避免積水,以免導致根系腐爛。因此,在灌溉時要掌握“見干見濕”的原則,根據土壤濕度和天氣情況靈活調整灌溉量。
四、光照條件光照充足:地黃適宜在光照充足的環境中生長,但對強烈的陽光也較為敏感。因此,可以選擇在半陰或散射光下種植地黃,避免長時間暴露在強烈的陽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