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冷暴力的防治
家庭冷暴力作為一種新型的隱性暴力形式,其傷害度不亞于顯性的“熱暴力”,甚至其傷害度還大于傳統意義上手腳相向的“熱暴力”。那么,該如何防治家庭冷暴力,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利用法律武器制止和防治家庭冷暴力。夫妻要加強對法律尤其是婚姻法的學習。充分認識家庭冷暴力的錯誤性。
(二)加強道德素質教育,樹立和睦良好的風尚。轉變對家庭冷暴力的認識。在家庭暴力的預防與干涉過程中,提高全民文化素質和全社會的道德水準是必不可少的,破除傳統舊觀念對家庭暴力的影響是根本所在。讓公眾意識到家庭暴力是一種侵害他人人身權利的犯罪行為,是關系到社會安定和家庭穩定的社會問題,是為社會所不容的。
(三)夫妻間互相扶持、互相包容,加強溝通和理解。歸根到底,家庭“冷暴力”還是發生在各自家庭中。所以,無論社會工作做得多好,如果夫妻雙方始終沒有交流,那問題仍然是無法解決的。所以,加強夫妻間的交流與溝通是防治家庭冷暴力的根本。
家庭冷暴力具體表現有哪些
家庭冷暴力就是夫妻雙方在產生矛盾時,通過對對方表現出冷淡、輕視、放任和疏遠,最明顯的特征就是漠不關心對方、沒有語言和情感的溝通、或是將語言交流降到最低限度、停止或敷衍性生活、懶于做一切家庭勞動。具體表現如下:
(一)漠不關心。
(二)將語言交流降到最低限度。
(三)惡語中傷、冷嘲熱諷。
(四)停止或敷衍性生活。
(五)對家事完全不負責任。
"冷暴力"的危害
肉體上的創傷可以愈合,心靈上的創傷卻不容易愈合。事實上,在"冷暴力"處境中的人,在受到傷害的程度上,與直接的肉體折磨造成的健康問題同樣嚴重。武力造成的結果是明顯的身體外傷和家庭裂痕,可以通過法律來解決。
而"冷暴力"沒有明顯可見的證據,很難受到社會和法律的制裁,由于家庭"冷暴力"具有反復性、隱藏性的特點,即使當事人將"施暴者"告上法庭,案件也無法得到處理。深受"冷暴力"之苦的當事人,心理上和精神上都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他們大多有委屈感、被控制感,感情變得脆弱,心理上常常處于孤獨狀態。受傷害的一方可能因為長期的精神上的折磨得不到宣泄和緩沖做出過激行為,造成更為惡劣的后果。
一般情況下,家庭"冷暴力"大多出現在知識分子家庭。由于本身受教育程度比較高,就采用這種更"高級"的暴力方式。
在家庭矛盾爆發時,夫妻雙方選擇"冷暴力",企圖以無聲對抗有聲,用沉默表示不滿,事實上這樣選擇是于事無補的。交流,可以說是夫妻生活永恒的話題,也是家庭生活的精髓。夫妻之間若沒有語言交流,就像兩個湊巧站在一個電梯里的陌生人一樣,分手是必然的。
在冷暴力處境中的男女,身心都會受到傷害,與直接的肉體折磨造成的健康損害同樣嚴重。
俗話講:語言是打開心靈的鑰匙,面對矛盾必須正視它,回避是沒有出路的,當矛盾積累到一定量時會發生質的變化,冷暴力就像埋藏在夫妻身邊的一顆"定時炸彈",如果不隨時發現及時排除,很有可能引爆,后果將不堪設想。
另外由于冷暴力使受暴的一方失去了家庭的溫暖和親人的關懷,很容易發生婚外情,這是施暴方不希望看到的。所以夫妻間化解矛盾的最好辦法是溝通,冷落、漠視對方、性懲罰等各種精神虐待都是不可取的。
"冷暴力"是一種兩敗俱傷的做法,還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在西方,夫妻一般會接受"婚姻治療輔導中心"的咨詢。在中國,類似的機構很少。即使不去接受心理治療,雙方也應敞開心扉,加強溝通和交流,解開心結,讓"冷暴力"不再害人害己。
至于"被施暴者"要破除"家丑不可外揚"、"委曲求全"的陳腐觀念,一旦認定與對方和好無望,實在無法再維持下去的話,就要勇敢作出決定。與其維持一個沒有親情、沒有愛的家庭空殼,倒不如把自己解放出來,重新尋找自己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