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主觀:
一、職業病危害因素有哪些1、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有害因素化學因素:(1)有毒物質,如鉛、汞,乙烯生產過程中,有苯、甲苯、乙基苯、苯乙烯等毒物;生產丁苯橡膠過程中有丁二烯、苯乙烯、高芳烴油、亞硝酸鈉、過氧化二異丙苯等幾十種。(2)生產性粉塵,如煉油生產過程中,有石油焦粉塵,使用催化劑硅酸鋁粉(粉塵狀)等;催化劑生產過程中,有金屬粉塵、水泥粉塵等,此外,還有石棉塵、煤塵等。物理因素:(1)異常氣象條件,如高溫、高濕、低溫等。(2)異常氣壓,如高氣壓、低氣壓。(3)噪聲、振動。(4)非電離輻射,如可見光、紫外線、紅外線、射頻、微波、激光。(5)電離輻射,如x射線、放射性同位素儀表產生的丫射線等。生物因素,如附著在皮毛上的炭疽桿菌、蔗渣上的霉菌等。在石化行業少見。2、勞動過程中的有害因素勞動過程是指生產過程的勞動組織、操作體位和方式以及體力和腦力勞動的比例等。在此過程中產生的有害因素有:大檢修或搶修期間,易發生勞動組織和制度不合理,勞動作息制度不合理等;精神緊張;自動化程度高,儀表代替了笨重的體力勞動和手工操作,也帶來了精神緊張問題。勞動強度過大或生產定額不當,如安排的作業與職工生理狀況不相適應等;個別系統或器官過分緊張,如視力緊張等;長時間處于某種不良體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3、生產環境中的有害因素生產環境可以是大自然的環境,也可以是按生產過程的需要而建立起來的人工環境,生產過程中的職業危害因素包括:自然環境中的因素,如炎熱季節的太陽輻射;房屋建筑或布置不合理,如有毒工段與無毒工段安排在一個車間;由不合理生產過程所致的環境污染,如氯氣回收、精制、液化崗位產生的氯氣泄液,有時造成周圍10~20m環境的污染。二、職業病的構成要件《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規定的職業病,必須具備以下四個條件:1、患病主體是企業、事業單位或個體經濟組織的勞動者;2、必須是在從事職業活動的過程中產生的;3、必須是因接觸粉塵、放射性物質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質等職業病危害因素引起的;4、必須是國家公布的職業病分類和目錄所列的職業病。四個條件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