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務重組業務中特殊會計問題的處理 正確處理債務重組損益和資產轉讓損益 因為債務重組是在債權人作出讓步的情況下進行的,所以不管債務重組采取哪種方式,債務重組的結果必然使債務人獲得債務重組收益,而債權人發生債務重組損失。企業應分別將其記入“營業外收入-債務重組收益”和“營業外支出-債務重組損失”帳戶。若債權人計提了壞帳準備,應先沖減壞帳準備,不足部分于當期確認債務重組損失。 在以非現金資產清償債務時,債務人除了取得債務重組收益外,還會發生資產轉讓損益。因為非現金資產轉讓時,是按其公允價值而非其帳面價值來計價并清償債務的。資產的公允價值可能大于或小于資產的帳面價值,二者的差額為資產轉讓損益。資產轉讓損益在進行會計處理時,不需要單獨設置會計科目進行核算,而是根據收入、成本配比原則在損益表中體現。若轉讓的資產為存貨,在進行會計處理時,其銷售收入與銷售成本之間的差額為資產轉讓損失。該損益不需要單獨設置科目核算,而是分別作為利潤表的項目在表中自動體現。若轉讓的資產為無形資產,則轉讓的無形資產作為其他業務收入處理,該收入及其相關成本、稅金之間的差額為資產轉讓損益,該損益也自動反映在利潤表中,不需要單獨設置科目核算。若轉讓的資產為固定資產,其公允價值計入“固定資產清理”帳戶,固定資產清理收入與清理支出之間的差額為資產轉讓損益。若為收入,轉入“營業外收入-處理固定資產凈收益”科目;若為損失,轉入“營業外支出-處理固定資產凈損失”科目,不需要單獨設置科目核算. 正確處理債務重組損益和資本公積 根據我國債務重組會計準則,債務轉為資本時,股權的公允價值一定小于債務的帳面價值,二者的差額為債務重組損益,計入營業外收入。按股權份額或股份的面值確認為實收資本或股本。股權的公允價值與股權份額或股份面值的差額應當計入資本公積。 對債權人而言,債權轉股權的投資成本包括股權的公允價值與相關稅費,股權的公允價值與債權的帳面價值的差額為債務重組損失,計入營業外支出。 應當注意的是:債務人根據轉換協議將應付可轉換公司債券轉為資本,屬于正常情況下的轉換,不能作為債務重組處理。 正確處理或有支出和或有收益 或有支出、或有收益是指依未來某種事項出現而發生的支出或收益,未來事項的出現具有不確定性。采用修改其他債務條件進行債務重組時,如果債務人涉及或有支出,根據謹慎原則,應將或有支出計入將來應付金額,重組債務的帳面價值大于將來應付金額的差額作為債務重組收益。將來實際發生的或有支出沖減重組后債務的帳面價值,若或有支出沒有發生,則于債務結清時確認為當期重組收益。 對債權人,如果涉及或有收益,根據謹慎原則,或有收益不計入將來應收入金額。重組債權的帳面價值大于將來應收金額的差額作為債務重組損失。將來實際發生的或有收益計入當期損益。 如何確認債務重組收益 債務重組作為資金融通的一種手段,可以盤活企業的存量資產、解決短期資本與資金供應緊張的問題,幫助企業擺脫財務困難。債務重組的結果是債務人產生債務重組收益,債權人產生債務重組損失。債務重組收益應如何確認,按照我國會計準則,債務重組收益于重組日全部予以確認。這樣使債務人產生了相應的所得稅繳納義務,并需要以當期流動資金來償還。該項收益并不產生現金流入,從而造成流動資金短缺。另外,企業從擺脫過度負債到正常經營需要經歷一個過渡期,這個過渡期可能為一個或幾個會計期間。根據謹慎原則,債務重組收益應在這個過渡期內分期確認。這樣可以緩解企業的債務壓力,使其能集中資金進行生產,為結算資金的良性循環打好基礎。 在核算債務重組收益時,可設置一遞延帳戶“遞延債務重組收益”。該帳戶貸方登記債務重組產生的債務重組收益總額,借方登記各期確認的債務重組收益,余額在貸方,表示遞延在以后各期確認的金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