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暢園,又名鳳谷行窩、鳳谷山莊、秦園,位于江蘇省無錫市梁溪區惠山古鎮景區文物古跡區內,地處無錫市西郊東側的惠山東麓,毗鄰惠山寺。以下是寄暢園的詳細介紹:
一、歷史沿革始建時間: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由北宋詞人秦觀的后裔秦金購得惠山寺僧舍“漚寓房”,并在原址上進行擴建,取名“鳳谷行窩”。
興盛時期:明萬歷至清康乾年間,寄暢園經過多次重修和擴建,達到了鼎盛時期。
重要事件:清朝康熙、乾隆兩帝多次南巡至此,對寄暢園鐘愛有加,留下了許多匾額和詩章。乾隆皇帝更是在頤和園中仿建了寄暢園的部分景觀。
近代變遷:咸豐、同治年間,寄暢園東南部多數建筑毀于兵火。1952年,秦氏后裔將寄暢園獻給國家,無錫市人民政府進行了保護性修復,基本恢復了寄暢園全盛時期的園林景觀。
二、建筑格局與景觀面積:寄暢園面積約為15畝。
主要建筑景觀:包括門廳、法帖碑廊、秉禮堂、庭院、碑墻、含貞齋、九獅臺、八音澗、案墩、梅亭、嘉樹堂、大石山房、涵碧亭、七星橋、錦匯漪、鶴步灘、知魚檻、凌虛閣等。這些建筑景觀布局精巧,與自然山水融為一體,展現了江南私家園林的獨特魅力。
設計特點:寄暢園以高超的借景手法和洗煉的迭山、理水技巧著稱。園內古木參天,山石嶙峋,池水清澈,與遠處的惠山相映成趣,營造出一種自然和諧、靈動飛揚的山林野趣。
三、文化價值地位:寄暢園是江南地區著名的山麓別墅式古典園林,與瞻園、留園、拙政園并稱“江南四大名園”。同時,它也是無錫市唯一的明代古典園林,對于研究江南園林藝術具有極高的價值。
保護級別:1988年1月13日,寄暢園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