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古詩文網(wǎng)查詢顯示:遠行多所懷上半句為延頸長嘆息。1、原文:曹操《苦寒行》北上太行山,艱哉何巍巍!羊腸坂詰屈,車輪為之摧。樹木何蕭瑟,北風聲正悲。熊羆對我蹲,虎豹夾路啼。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延頸長嘆息,遠行多所懷。我心何怫郁,思欲一東歸。水深橋梁絕,中路正徘徊。迷惑失故路,薄暮無宿棲。行行日已遠,人馬同時饑。擔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悲彼《東山》詩,悠悠使我哀。2、這是一篇反映漢末動亂中軍旅征戰(zhàn)生活的詩作。詩一開頭就引出山勢高聳、道路紆曲的太行山區(qū)。“北上”二字,不僅表明了由鄴城(今河北省臨漳縣西)到壺關(guān)(今山西省長治市東南)的行軍走向,而且顯示出旆旌悠悠,銳不可當?shù)能娙荩源嘶\罩全篇,氣勢逼人。緊接著文勢一頓,發(fā)出“艱哉”的喟嘆,先在心理土造成驚恐狀態(tài),而后圍繞“艱”字寫景抒情。這就在布局上避免了平鋪直敘。并為下文創(chuàng)造出一個廣闊的空間和一種步履維艱的氣氛。3、這首詩,如果只停留在抒寫行軍艱險、思欲東歸上,那就失之平平了。它高就高在詩人將自身征途之苦同士卒思歸之情、廣大人民倒懸之急融為一體,將自己的理想抱負同周公事業(yè)聯(lián)系起來,擴大了內(nèi)涵,升華了主題,因而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和巨大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