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從當事人知道或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裁決書后十五日內向法院提起訴訟。勞動者申請仲裁因拖欠勞動報酬發生爭議,不受仲裁時效限制。
法律分析
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決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勞動者申請仲裁屬于勞動關系存續期間因拖欠勞動報酬發生爭議的,不受仲裁時效限制。
勞動仲裁是指由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對當事人申請仲裁的勞動爭議居中公斷與裁決。勞動仲裁是勞動爭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必經程序,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裁決后十五日內提起訴訟。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條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前款規定的仲裁時效,因當事人一方向對方當事人主張權利,或者向有關部門請求權利救濟,或者對方當事人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仲裁時效期間重新計算。
拓展延伸
教師勞動仲裁糾紛的法律程序和期限
教師勞動仲裁糾紛的法律程序和期限因地區和具體情況而有所不同。通常情況下,教師勞動仲裁糾紛的法律程序包括以下步驟:首先,當教師與雇主之間發生勞動糾紛時,應盡力通過協商解決。如果協商無果,教師可以向勞動仲裁委員會提起仲裁申請。仲裁程序通常包括申請、受理、調解、仲裁庭審和裁決等環節。至于期限,仲裁申請的遞交應在一定時間內完成,具體期限根據地區的法律規定而定。一旦仲裁庭作出裁決,雙方當事人可以選擇接受或提起訴訟。訴訟的期限也因地區而異,一般在仲裁裁決生效后的一定時間內提起。因此,教師勞動仲裁糾紛的法律程序和期限需要根據具體情況和地區的法律規定進行評估和處理。
結語
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為一年,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在收到裁決書后十五日內向法院提起訴訟。勞動者申請仲裁因拖欠勞動報酬發生爭議不受時效限制。勞動仲裁是勞動爭議的居中公斷與裁決,是提起訴訟的必經程序。仲裁時效從當事人知道或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中斷后重新計算。教師勞動仲裁糾紛的法律程序和期限因地區和具體情況而異,需根據法律規定評估處理。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2018修訂):第十六章 職位聘任 第一百零一條 機關聘任公務員可以參照公務員考試錄用的程序進行公開招聘,也可以從符合條件的人員中直接選聘。
機關聘任公務員應當在規定的編制限額和工資經費限額內進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2018修正):第四章 教 師 第三十三條 國務院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鼓勵和支持城市學校教師和高等學校畢業生到農村地區、民族地區從事義務教育工作。
國家鼓勵高等學校畢業生以志愿者的方式到農村地區、民族地區缺乏教師的學校任教。縣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依法認定其教師資格,其任教時間計入工齡。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2022修正):第四章 職業學校和職業培訓機構 第四十三條 職業學校、職業培訓機構應當建立健全教育質量評價制度,吸納行業組織、企業等參與評價,并及時公開相關信息,接受教育督導和社會監督。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行業組織建立符合職業教育特點的質量評價體系,組織或者委托行業組織、企業和第三方專業機構,對職業學校的辦學質量進行評估,并將評估結果及時公開。
職業教育質量評價應當突出就業導向,把受教育者的職業道德、技術技能水平、就業質量作為重要指標,引導職業學校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加強對職業學校、職業培訓機構的監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