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必須公布以下八類重大勞動保障違法行為:1.克扣、拖欠勞動報酬導致群體性事件的;2.未參加社會保險或繳納社保費造成嚴重后果的;3.非法使用童工導致傷殘或死亡的;4.違反工作時間和休假規定導致死亡的;5.違反女職工和未成年工保護規定導致身心損害的;6.被行政處罰并符合聽證條件的;7.因其他勞動保障違法行為引發群體性事件或嚴重不良社會影響的;8.其他重大勞動保障違法行為。
法律分析
企業以下八類重大勞動保障違法行為必須公布:
一、克扣、無故拖欠勞動者勞動報酬,導致集體上訪等群體性事件、極端事件的;涉嫌拒不支付勞動報酬,依法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的;
二、不依法參加社會保險或繳納社會保險費,造成嚴重后果的;
三、非法使用或介紹童工,造成童工傷殘或死亡等嚴重后果的;
四、違反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規定,嚴重損害勞動者健康或導致勞動者死亡的;
五、違反女職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勞動保護規定,造成嚴重身心損害等后果的;
六、被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作出勞動保障行政處罰決定并符合申請聽證條件的;
七、因拖欠勞動報酬以外其他勞動保障違法行為引發的30人以上集體上訪等群體性事件或造成嚴重不良社會影響突發事件的;
八、法律、法規和規章規定的其他重大勞動保障違法行為
拓展延伸
企業侵犯勞動者權益的行為如何違反法律保護?
企業侵犯勞動者權益的行為嚴重違反了法律的保護原則。根據勞動法和相關法規,企業應當尊重勞動者的權益,包括但不限于合理工資、合理工作時間、休假權、工作安全與健康等。然而,一些企業可能會采取不合法的行為,如拖欠工資、違規解雇、強制加班等,這些行為都是對勞動者權益的侵犯。
這些侵犯行為不僅違背了法律規定,也損害了勞動者的利益和尊嚴。勞動者有權通過法律途徑維護自己的權益,可以向勞動監察部門投訴、提起勞動仲裁或者訴訟等。法律對于企業侵犯勞動者權益的行為有明確的處罰措施,如罰款、賠償勞動者經濟損失、責令停產停業等。
因此,企業侵犯勞動者權益的行為不僅違反了法律保護,也會帶來不利后果。為了確保勞動者權益得到有效保護,企業應當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加強內部管理,保障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只有在法律框架下,企業與勞動者的關系才能得到健康、公平和可持續的發展。
結語
企業侵犯勞動者權益的行為嚴重違反了法律的保護原則,損害了勞動者的利益和尊嚴。勞動者有權通過法律途徑維護自己的權益,而法律對于這些侵犯行為有明確的處罰措施。為確保勞動者權益得到有效保護,企業應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加強內部管理,保障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只有在法律框架下,企業與勞動者的關系才能得到健康、公平和可持續的發展。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2012修正):第一章 總則 第五條 【協調勞動關系三方機制】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勞動行政部門會同工會和企業方面代表,建立健全協調勞動關系三方機制,共同研究解決有關勞動關系的重大問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2018修正):第十章 勞動爭議 第七十八條 解決勞動爭議,應當根據合法、公正、及時處理的原則,依法維護勞動爭議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2012修正):第七章 法律責任 第八十六條 【訂立無效勞動合同的法律責任】勞動合同依照本法第二十六條規定被確認無效,給對方造成損害的,有過錯的一方應當承擔賠償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