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51dongshi.com/20241010/wz/17973333552.jpg)
1、抄襲,從包裝抄襲到成分抄襲,是早期攻擊至本的主要聲音,其實部分參考,在業內是沒有問題的,真正惡心的是包裝完全一模一樣,除了品牌不一樣。2、價格,當年外國護膚品牌的價格與至本的價格相差不大,只有幾十塊錢,并不像現在的一兩百元,相當于買兩件至本的護膚品,買外國護膚品牌只能買一件。不過當時的消費者在護膚品認知上,更熱衷于購買外國護膚品牌,畢竟幾十塊錢并不多,買一個不熟悉的國貨護膚品牌,不如繼續買外國護膚品牌,畢竟是用在自己臉上。所以早期的至本生存的非常困難,有很多優秀的國貨護膚品牌無法堅持倒閉了。3、成分黨,成分黨的出現,隨之而來的成分科普與比較,席卷全網的護膚博主風潮,使得消費者慢慢開始嘗試國貨護膚品牌,少數良心護膚博主開始推薦至本,幫助至本走到了今天。要知道至本可是一點營銷預算都沒有,所以當年推薦至本的護膚博主真的是良心中的良心。品牌口碑也在慢慢反轉,以前在貼吧說至本,很多人會認為三無不推薦,會推薦一些外國護膚品牌,以日本、法國、美國的居多。現在在貼吧說至本,會有不少人認同,并表示挺好用的,這就是認真做產品的力量,也引領了新國貨護膚品的風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