狀元臺登科大紅袍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一個典故。狀元臺指的是科舉制度中的最高殿試考場,只有通過了殿試才能成為狀元。大紅袍是明朝時期科舉考試中的一個名詞,指的是獲得狀元或進士稱號的人的服飾,其中大紅色的袍子是象征尊榮的標志。
登科大紅袍的典故出自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這首詩中有一句:「紅兔繡鞍迎客去,青冥飛帳掛前樓。」這里的「紅兔繡鞍」指的是馬車的裝飾,而「大紅袍」則指的是狀元考試時穿的袍子。
后來這句詩被人引申為對狀元的稱贊,即「狀元登科,穿上大紅袍」。意思是說,狀元通過殿試考試后,穿上大紅袍就成為了文化界的佼佼者,享受著無窮的尊榮和榮譽。因此,「狀元臺登科大紅袍」的意味也就是對學問和才干的褒獎和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