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陰唇瓣
在兩側小陰唇上形成蒂在下的兩個陰唇皮瓣,大小為4x9cm。將其直接轉移到陰道內,粘膜面朝外,皮瓣深面朝向陰道新鮮創面,縫合成袋狀。塞入陰道腔穴中。再將陰道外口創緣縫合。縫線保留。新形成的陰道內用碘仿紗布充填壓緊,用保留的縫線包堆固定碘仿紗布。陰唇供瓣區創面直接拉攏縫合。術后7--10天拆線。拆線后三個月內使用陰道模具支撐陰道。這種方法簡便易行。但患者外陰形態外觀不良。
2.腹股溝島狀皮瓣:
在患者左側腹股溝區及髂前上棘部位設計該皮瓣。皮瓣蒂長約10--12cm。皮瓣大小9x10cm。在皮瓣的近蒂端另加兩個半圓型部分,以形成陰道頂端的穹隆部。皮瓣自腹外斜肌腱膜表面掀起,皮瓣蒂部以皮下蒂的形式形成。皮瓣蒂應盡量寬大,應盡量將旋髂淺動脈和腹壁淺動脈包括在內。為保證血供,皮瓣蒂應為扇型,其尖端朝向旋髂淺及腹壁淺動脈的起始部,蒂的厚度應自皮下淺筋膜層到腹外斜肌腱膜表面。皮瓣掀起后,將皮瓣的皮面向內,將皮瓣的邊緣相對縫合,形成一創面朝外的皮管。
然后,在蒂的起始部向下作潛行分離,越過腹股溝韌帶。在腹股溝韌帶的中內三分之一處,腹股溝韌帶的下方,切開腹股溝韌帶,用止血鉗沿盆腔側壁向新形成的陰道頂端作鈍性分離,形成寬大的隧道。將皮管經隧道牽引致新形成的陰道腔穴中,從陰道外口牽出。
皮管遠端創緣與陰道外口創緣相對縫合,保留縫線。新形成的陰道內用碘仿紗布充填,用保留縫線將陰道內的碘仿紗布包堆固定。供瓣區創面或拉攏縫合或用中厚植皮消滅創面。這種手術雖然操作較復雜,但在會陰部未留下任何手術瘢痕,且陰道內術后不會有陰毛生長是其優點。
3.陰股溝皮瓣:
在患者兩側大陰唇到大腿根部之間的皮膚上設計兩個陰股溝皮瓣,大小為4.5x10cm。此皮瓣的血液供應來自陰部外動脈的皮支。該血管的皮膚穿出點在術前應用多普勒超聲血流儀測定。該點是陰股溝皮瓣的旋轉點。在手術中掀起皮瓣時注意不要誤傷該血管。皮瓣在會陰淺筋膜層上掀起。自兩側供瓣區向陰道腔穴內作潛行分離形成皮下隧道。兩側皮瓣經皮下隧道轉移到陰道中。將兩個皮瓣相對縫合,肉面朝外,形成皮管。再將皮管塞入新形成的陰道腔穴中完成陰道的襯里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