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田適合種植的藥材有芡實(shí)、蘆根、水蓢根、白芷、石菖蒲、魚腥草、澤瀉、白術(shù)、梭魚草、千屈菜等。
2、芡實(shí)。芡實(shí)是睡蓮科芡屬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分布于中國南北各省,生于池塘、湖沼中。該種種子含淀粉,供食用、釀酒及制副食品用。全草為豬飼料,又可作綠肥。
3、蘆根。蘆根,別稱蘆茅根、葦根、蘆頭、蘆柴根,生于江河湖澤、池塘溝渠沿岸和低濕地,來源于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蘆葦?shù)男迈r或干燥根莖。
4、水蓢根。水蓢根,中藥材植物名水生黍,為多年生草木。生于靜水沼澤中或水池濕地上。分布在我國、印度、馬來西亞,廣州附近遍布。
5、白芷。白芷是傘形科植物杭白芷或白芷的干燥根。主要成分有揮發(fā)油類、香豆素類、有機(jī)酸類、多糖、甾體類、微量元素等。《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5版規(guī)定,干燥的白芷中,歐前胡素的含量不能少于0.080%。
6、石菖蒲。石菖蒲是天南星科、菖蒲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于中國黃河以南各省區(qū),印度東北部至泰國北部也有分布。常見于海拔20-2600米的密林下,生長于濕地或溪旁石上。
7、魚腥草。魚腥草是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新鮮全草或干燥地上部分。生長于陰濕地或水邊。分布西北、華北、華中及長江以南各地。
8、澤瀉。澤瀉是澤瀉科植物澤瀉的干燥塊莖,主要含萜類成分,此外還含有糖類、微量元素等。主要發(fā)揮作用的成分是萜類。《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5年版規(guī)定,干燥的澤瀉藥材中,乙酰澤瀉醇含量不得少于0.050%;干燥的澤瀉飲片中,乙酰澤瀉醇含量不得少于0.040%。
9、白術(shù)。白術(shù),中藥名。為菊科蒼術(shù)屬植物白術(shù)的根莖,含揮發(fā)油,油中主要成分為蒼術(shù)酮,白術(shù)內(nèi)酯A、B及糖類(主要為甘露糖、果糖)等。
10、梭魚草。梭魚草是雨久花科,梭魚草屬多年生挺水或濕生草本植物,生長習(xí)性為喜溫暖濕潤、光照充足的環(huán)境條件,常栽于淺水池或塘邊,其葉色翠綠,花色迷人,花期較長,可用于家庭盆栽、池栽,也可廣泛用于園林美化。
11、千屈菜。千屈菜,千屈菜科、千屈菜屬多年生草本,生于河岸、湖畔、溪溝邊和潮濕草地。喜強(qiáng)光,耐寒性強(qiáng),喜水濕,對(duì)土壤要求不嚴(yán),在深厚、富含腐殖質(zhì)的土壤上生長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