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的松弛下垂使女性失去體型勻稱的線條美。從心理上說,在現代社會中,隨著性觀念的開放,乳房審美意識的覺醒,人們逐漸認為豐滿而位置正常的乳房是女性美的特有象征,也是女性魅力的重要標志,一旦乳房松弛下垂,女性為此會產生自卑羞愧的病態心理,以此會影響到正常的家庭生活及社會工作。生理上來說,由于一側或兩側的乳房下垂較重,可致使行動不便,頸肩部不適,兩側乳房皺褶處由于摩擦或溫度過高造成糜爛或濕疹。
乳房松弛是一種生理現象,有輕重程度的區分。常見于經歷妊娠并授乳之后的中老年女性,系由于乳房內的腺體增生使乳房增大,其后又發生萎縮,隨著乳房增大而被牽伸擴展的皮膚和懸吊支撐結構組織彈性降低,加以重力的作用,不再回縮復原,致使乳房松弛而向下垂墜,形狀似袋。
根據乳房下垂的程度不同,可將乳房下垂分為三度:
I度:乳房輕度下垂,乳頭與乳房反折線平行;
II度:乳頭位置低于乳房下皮膚反折線,但高于乳房最低位置;
III度:乳頭位于乳房的最低位置,但有些乳房下垂,特別是乳房遠端肥大者,雖下垂不嚴重,乳房位置仍不在乳房的最低處。
此類也應視為III度下垂。
乳房下垂的外觀形態:
一般有三種,紡錘狀乳房下垂、三角巾狀乳房下垂及牛角狀乳房下垂。
紡錘狀乳房下垂是乳房基底部的橫徑縮短為特征的乳房下垂。乳房基底部圓形冠狀面小于乳房遠端的冠狀面,酷似紡錘,故名紡錘狀乳房下垂。此種乳房下垂畸形系乳房組織疝墜至乳暈區域皮下所致,常合并大乳暈綜合征。多見于哺乳后的中青年婦女。
三角巾狀乳房下垂系整個乳房呈扁平狀,像掛在胸壁上的三角巾,故得名。乳房基底部冠狀面呈長橢圓形,乳房縱徑大于橫徑,沒有明顯的乳房組織疝墜至乳暈區域皮下。多見于中老年婦女,特別是絕經后的婦女。
牛角狀軋房下垂的乳房基底部冠狀面及遠端冠狀面基本相等,或者運端略小,乳房縱徑較長,乳頭位于乳房下線,外觀如牛角,乳房內纖維及脂肪組織相對增多,乳腺組織較少,乳房手感較致密,皮膚彈性較好,此類乳房下垂多見于青年女性。
矯正下垂的乳房
從乳房松弛下垂的原因及表現不難看出,其矯治原因是擴大乳房體積及縮緊皮膚,故形形色色的方式及術式應運而生,如真皮固定術、乳房上提固定術、雙環術等,其基本原理都是將下垂松懈的乳房組織上提固定,并相應去除部分皮膚,縮緊“皮膚乳罩”,以獲得正常的乳房外觀。但由于去除皮膚形成疤痕,有礙美觀,這也是一大遺憾,術式的不斷改變與進步,現代更多應用雙環法固定術,以矯正乳房下垂,因為這種術式,術后僅乳暈與皮膚交界處留下手術痕跡,隨著時間的推移,痕跡幾乎不可見,令人高興的是,現國內部分美容外科醫師,開始通過腋窩入路手術,去除部分多余的乳房組織并將其上提固定,再利用皮膚組織彈性,使皮膚回縮,矯治乳房松弛下垂,外觀效果令人滿意,手術痕跡幾乎不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