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集群。斑馬有很強的社會性,屬于群居動物,它們一同覓食(主要是草),甚至彼此梳理皮毛。斑馬組成群體棲息,即使年老的個體也不會被驅(qū)逐出群體而過獨居生活。但群體通常不大,最多也就是10只左右,多由雌獸和未達到性成熟的雄雌幼仔所組成,群體十分緊湊而不松散,幼仔們喜歡在一起玩耍、撕鬧,或與雌獸在一起嬉戲。成年雄獸通常過獨居的生活,所占的領地大約有10平方公里,用排出來的糞便作為領地邊界的標記,只有在雨季,等候雌獸來到身邊時,才一起過上一段夫妻生活,然后雌獸又會回到群體中。
2、叫聲。在棲息范圍內(nèi),群體總是沿著較為固定的路線進行遷徙活動。雖然長相不凡,但它的叫聲卻很難聽,就像“叫驢”嘶鳴一般。它的視覺很好,眼睛和其他馬類一樣,可以同時看見遠處的東西和近處的東西;聽覺也很敏銳,進食的時候也在警惕地豎起耳朵,防止突然到來的襲擊。在覓食時由群體成員輪流擔任警戒任務,一有危險便發(fā)出長嘶的警告信號,群體立即停止進食,迅速逃跑。它奔跑的速度快而持久,每小時可達60-80公里,為獅、豹等猛獸所不及,從而能夠經(jīng)常逃脫食肉獸類的追殺。
3、食性。斑馬是草食性動物。除了草之外,灌木、樹枝、樹葉甚至樹皮也是它們的食物。適應能力較強的消化系統(tǒng),令斑馬可以在低營養(yǎng)條件下生存,比其他草食性動物優(yōu)勝。主要食物是青草,有時也吃嫩樹葉,不僅群體成員之間十分友好,也常與鴕鳥、長頸鹿、羚羊等食草動物等混雜行動,一起生活,分享同樣的食物,并且互相利用,互通信息,以避強敵。
4、天敵。它們的天敵獅子、豹、野狗、鬣狗等只能采取伏擊的方法捕食,常常在其飲水的必經(jīng)之路上設下埋伏,耐心等待,當距離較近的時候,突然沖出,目標對準因受驚而四處狂奔的群體中的病弱個體或沒有經(jīng)驗的幼仔,撲倒后飽餐一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