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互尊互愛的父母:爸爸媽媽互相欣賞,互相愛慕,爸媽會分別在孩子獨處的時候提到自己對方有多么多么的好,多么多的欣賞,多么的喜愛。這樣的孩子更容易對人生有一個正面的愿景,因為孩子在小的時候是通過父母來認知這個世界的,如果說他看到父母是相親相愛的,互生美好的,那他就會充滿善意的去對待這個世界。
2、允許孩子犯錯并且讓孩子承擔自然后果的父母:孩子犯錯的后果不是父母的責罵,而是客觀的去解決問題。如果說孩子不小心把水杯碰倒了,那他自然的后果就是要清理現場,并再去接水。家長不需要用你的情緒去綁架孩子,只需要闡述您看到的,比如說水杯倒了,然后呢,用啟發性的句子,比如說接下來我們該怎么辦呢?讓孩子去思考,自己去做決定,你可以協助孩子一起清理,但是不要剝奪他承擔后果的權利,當孩子能夠承擔后果,他才能成為有擔當:
3、比如說我們不說你自己把鞋子穿好了,真乖,而是說我看到你自己把鞋子穿好了,一定非常有成就感;再比如說我們不說你今天把這個飯都吃完了,真是好孩子,而是說今天你一定很餓;那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我們不說干嘛呀,好好說話,而是和他一起暫時用主導性的情緒,右腦一起去思考,讓他接受這件事情,接納他的情緒,這件事情真的很讓人生氣,或者說后悔,幫助他識別情緒,然后等他慢慢走出這個情緒全程的去接納他,而不是用你的標準去指責他審判的。
4、在能力范圍之內多帶孩子去看世界的父母:當一個人真正理解了世界這么大,他就不會去糾結某一個人或者某一個事情,因為他心里擁有整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