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前茶和明后茶是現代茶道術語,源自于中國傳統種茶的歷史,指茶樹在春季揭去冬季的凋謝葉片后,長出新的鮮嫩茶芽,稱之為“明前茶”,而春季茶后長出的茶葉則為“明后茶”。
傳統意義上,“明前茶”是指春茶,即取自每年立春后的一段時間內采摘的鮮葉。它因為采摘時間從立春開始,到清明前后草木萌動之時茶樹對養分的吸收最旺盛,所以茶葉的品質特別好。此時,每枚嫩葉肥厚,葉面細嫩、質感飽滿,氣味清香經久不散,尤以龍井茶、黃山毛峰、碧螺春等綠茶著名。
而“明后茶”則要更廣泛,包括了清明之后采摘的茶葉,但最后要看茶樹的生長情況和氣候,所以“明后茶”的時間并沒有明確界定。此時由于天氣逐漸變暖,茶樹所喜歡的春季濕潤溫度較快逐漸消逝,茶樹的生長環境進入平衡期,人們在采茶時必須特別小心,在這個季節采下的茶葉,質量和產量都相對于明前作有所下降,所以茶葉價格也比較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