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紅唇中部的缺陷,一旦涉及唇紅緣的缺陷,其修復方法對于整形醫生而言極具挑戰性。
主要原因有:(1)丘比特弓獨特的形狀,即使部分改變,其曲線結構的重建也非常困難;(2)涉及唇紅和非唇紅的缺陷,包括2個美容/功能區域,任何修復必須重建兩區間的唇紅線;(3)上紅唇唇珠與人中凹的結構多樣;(4)任何修復必須保留唇的功能。
為了改良上唇中部缺陷的修復技術,美國南加利福尼亞大學凱克醫學院皮膚科的Bennett醫生針對上唇中部缺陷的個案,改進了相關的修復技術,并于2016年發表在DermatologicSurgery。
術式介紹:
此研究選取上唇中部鱗癌的女性患者一例,術后橢圓形的表皮損傷(10×7mm)橫貫唇紅緣并涉及到人中下部和唇紅的中上部,呈長軸水平,短軸垂直的形狀(圖1)。
采取了反向菱形皮瓣的修復技術,具體實施步驟如下:
1.上菱形皮瓣
通過上/側方切口應用人中內皮膚設計上菱形皮瓣;轉移至非唇紅皮膚缺損區,應用半埋線水平褥式縫合保證張力;沿皮瓣下緣縫合以重建丘比特弓的扇形唇紅邊緣。
2.下菱形皮瓣
通過缺失下緣中央部朝向口內的切口/側方的切口,于缺失部位下方唇紅區設計下菱形皮瓣;旋轉皮瓣并轉移至缺損區,應用半埋線水平褥式縫合保證張力;
3.縫合
皮下靠近上下皮瓣埋線縫合;然后沿上下皮瓣經皮非埋線連續縫合。
技術評價:
目前,可行的修復措施主要包括自行愈合、一期縫合、楔形切除以及局部皮瓣的應用等。
其中,上唇中部非唇紅區的自行愈合-肉芽組織形成易導致增生性瘢痕以及唇紅線的扭曲。
一期線性縫合,雖可重建唇紅線及維持唇的功能,但對于長軸水平狀的損傷則易導致丘比特弓以及唇自然輪廓的扭曲;楔形切除易形成垂直的線性疤痕;反向皮下島蒂樣皮瓣兼顧唇紅/非唇紅區,可成功重建丘比特弓,但其易導致人中凹輪廓的消失。
此外,在人中下部缺陷的兩側采取海鷗翼狀切口,則易提升上唇的唇紅區,導致唇輪廓的改變。
相較之下,反向菱形皮瓣的修復技術沒有造成唇功能損傷及唇縮短,并且保留了丘比特弓及人中凹的輪廓,獲得了良好的美容效果,是一項丘比特弓重建技術的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