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生兒腹瀉的癥狀有哪些呀
1、生理性稀便引起的拉肚子癥狀:母乳喂養的寶寶一般排便次數會較多,每天可以排便7—8次,甚至10—12次,而且便便都會比較稀。如果寶寶精神好,吃奶量也大,體重增長正常,爸媽就不用擔心。
2、喂養不當引起的拉肚子癥狀:大便含泡沫,帶有酸味或腐爛,有時混有消化不良的顆粒物及黏液。常伴有嘔吐、哭鬧。
3、對奶粉過敏引起的拉肚子癥狀:給寶寶喂食牛奶或奶粉后,寶寶有難治性、非感染性腹瀉超過2周,便便混有黏液和血絲,伴隨皮膚濕疹、蕁麻疹、氣喘等癥狀。
4、患感冒引起的拉肚子癥狀:寶寶出現感冒、咳嗽、發燒,并且出現腹瀉。
5、病毒或細菌感染引起的拉肚子癥狀:寶寶的便便呈黃稀水樣或蛋花湯樣,量多,沒有膿血,這個時候應考慮是輪狀病毒感染。如果大便含黏液膿血,應考慮細菌性腸炎,常合并嘔吐、發熱。
二、新生兒拉肚子的原因是什么呀
嬰兒拉肚子也稱作嬰兒腹瀉,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臨床綜合征。主要發生在2歲以下的嬰兒,急性可分二型。輕型腹瀉:每天數次至十余次,糞便呈蛋花湯樣,偶有溢乳及嘔吐,輕微腹脹等;重型腹瀉:每天十次以上,多達數十次,水樣便,嘔吐,發熱、面色發灰,煩躁不安,甚則昏迷、驚厥,并有失水、電解質紊亂等癥狀。
新生兒拉肚子的原因可能由于胃腸炎引起的,胃腸炎(也稱為腸胃感冒)是胃和腸道的一種炎癥,可以引起嬰兒、兒童和成人的腹瀉。胃腸炎很常見,可以由很多不同的病毒引起。最常見的病原是輪狀病毒,由于腹瀉住院的小朋友中有一半是感染了這種病毒,好發于秋末冬初。
也可能是細菌感染引起嚴重腹瀉(有時伴有嘔吐),同時有腹痛、血便、發燒,往往是病毒或細菌(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等)引起的。這種感染有些是可以自愈的,但有些也可能非常嚴重,比如由半生不熟的肉類里含有的大腸桿菌引發的感染。
還有食物因素:喝太多果汁(尤其是含有山梨醇和高濃度果糖的果汁)或太多含糖飲料也可能會使寶寶肚子不舒服,大便變稀。牛奶過敏:牛奶過敏的現象并不少見,也能引起腹瀉,有時候還能引起嘔吐。
三、新生兒拉肚子正常嗎
正常情況下,新生兒出生后24小時內排出的棕褐色或者墨綠色粘稠的大便,醫學上稱為“胎便”。胎便中含有胎兒時期的腸粘液腺分泌物、脫落的上皮細胞、毳毛、皮脂、膽色素等,這種腸腔中的混合液并非是腸道出血,父母完全不必擔心。
如果新生兒出生36小時后尚無大便排出時,應該請醫生檢查是否患有先天性消化道畸形。 細心的父母可以通過觀察新生兒的大便,了解母乳的質量,也可以得知媽媽的營養是否適當,以便調整飲食結構及科學哺乳。例如: 新生兒的大便呈黃色,且糞與水分開,大便次數增多,說明新生兒消化不良,提示母乳中含糖分太多。因為糖分過度發酵使新生兒出現腸脹氣、大便多泡沫、酸味重,媽媽應該限制攝糖量。
當母乳中蛋白質過多時,新生兒的大便有硬結塊,臭味特別重,此時媽媽應該注意限制雞蛋的攝入量。 當母乳喂養不足時,大便色綠量少且次數多,新生兒常因饑餓而多哭鬧。 當腸道感染時,大便呈溏薄或水樣的粘液便,且膿性腥臭。
四、新生兒拉肚子的怎么辦
新生兒拉肚子的怎么辦?若母乳喂養的孩子發生拉肚子時,不要輕易斷奶。這時可縮短每次喂奶的時間,讓孩子吃前一半的乳汁。以下幾種食物不僅能提供嬰兒必須的營養,而且還有一定的止瀉作用。
1、焦米湯:將米粉或奶膏研磨成粉,炒至焦黃,再加水和適量的糖,煮沸成稀糊狀即可。焦米湯易于消化,它的碳化結構還有較好的吸附止瀉作用,是嬰兒腹瀉的首選食品。
2、胡蘿卜湯:胡蘿卜是堿性食物,所含果膠能使大便成形,吸附腸道致病細菌和毒素,是良好的止瀉制菌食物。胡蘿卜湯制作方法如下,將胡蘿卜洗凈,切開去莖,切成小塊,加水煮爛,再用紗布過濾去渣,然后加水成湯(按500克胡蘿卜加1000毫升水的比例),最后加糖煮沸即可。每天2—3次,每次100—150毫升,腹瀉好轉后停用。
3、蘋果泥:蘋果也是堿性食物,含有果膠和鞣酸,有吸附、收斂、止瀉的作用。取一個新鮮、質地酥軟的蘋果切成兩半,用調匙刮成泥狀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