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次回診 產后二周
1.自然產
自然產的傷口相較剖腹產小也恢復的較快,若產婦會陰較短、生產過程用力不當、急產或胎兒過大等因素,造成4度裂傷,傷口感染機率較高,也可能造成陰道與直腸或肛門相通,形成廔管,增加會陰或陰道感染風險,因此,傷口照護需更加謹慎。也有少數產婦對手術縫線產生敏感反應,而導致傷口出現紅、腫、熱、痛的不適感。
2.剖腹產
產後回診需確認傷口的復原狀況,以及預防蟹足腫疤痕。此外,需特別留意罹患妊娠糖尿病或是待產過程出現發燒、分泌物過多等問題的產婦,因為可能有病菌感染的風險,產后傷口感染機率也會較高。
第2次回診 產后一個月
坐月子是媽咪調養身體的重要階段,而滿月后第2次回診,可視為身體恢復的重要指標。
1.子宮大小
產后回診透過腹部超音波可檢視子宮的恢復狀況。產后子宮大小像木瓜;產后一個月回復至蘋果般;產后二個月再縮小如枊丁,逐漸回復桃子般大。
2.惡露
正常惡露的排出狀況會隨時間增加而減少,顏色由鮮紅色變成咖啡色,最后會變成白色或透明黏液,約產后三至六周會慢慢排凈,若出現顏色改變與產生異味,腹部也會有疼痛的感覺,若有發炎問題則需使用抗生素進行治療。
3.生產傷口
剖腹產左右兩側也就是綁線的部分,容易因為動作較大拉扯而產生疼痛的感覺,因此,建議產後動作盡量放輕、放慢,若是開始運動,可以輕度伸展、瑜伽、散步為主,腹部訓練則以產后三個月再進行為佳。
4.乳房檢查
評估媽咪哺喂母乳的狀況,并檢查乳腺管是否有紅腫發炎、阻塞疼痛和硬塊等情形。
第3次回診 產后二個月
多數產后不適癥,在產后一個月都能明顯改善,第3次回診醫師建議媽咪做乳房與子宮頸抹片檢查,若暫時無懷孕計畫也應重視避孕問題。
1.子宮頸抹片檢查
凡是已有性經驗的女性,無論年齡大小都建議定期做子宮頸抹片檢查,而抹片檢查可做為接種疫苗的依據。
2.乳房檢查
現代人使用女性荷爾蒙的機會較多,而荷爾蒙使用會增加細胞病變的機會,產后哺乳過程容易因脹奶、塞奶而觸摸到乳房硬塊,較難與惡性病變區分,容易被忽略,因此建議媽咪定期做乳房檢查。
3.避孕諮詢
全母乳哺喂還是有懷孕的可能,避孕的方式有很多種,對短期無懷孕計畫的女性來說,吃避孕藥、裝避孕器是較常見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