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額竇炎吃什么藥呢
您好!額竇炎是目前常見的鼻部疾病,主要表現為前額部悶脹,患側較明顯,若額竇引流受阻,可出現頭痛,可有三叉神經分布區反射性頭痛,額竇炎頭痛癥狀,開始為全頭痛,以后逐漸局限在患側眼眶內上角和前額部,疼痛有明顯的時間規律,每天晨起后發作,漸加重,中午最重,午后逐漸緩解,至晚上頭痛消失,次日重復發作,觸壓眼眶內上角有明顯壓痛,患者需要及時進行治療。
額竇炎的病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患急性鼻炎(即感冒)時感染蔓延至鼻竇。
二、變態反應性額竇炎、鼻額管粘膜水腫、纖毛輸送功能降低,使急性炎癥時的引流受阻,而變為慢性炎癥。
三、鼻腔疾病妨礙鼻竇通氣與引流,如鼻中隔偏曲、鼻甲肥大、鼻腔變態反應性病變、鼻腔腫瘤、異物。以上疾病均可阻塞中鼻道或上鼻道,妨礙鼻竇通氣與引流。
四、上頜竇炎常因牙病而發生。
五、鼻腔手術或治療鼻衄時鼻腔填塞物置用時間太久。
六、游泳跳水,污水吸入鼻竇而生炎癥。
七、慢性扁桃體炎及兒童患增殖腺者常使鼻腔阻塞,易誘發額竇炎。
八、全身原因,如疲勞、愛涼、營養不良、變態反應體質、煙酒過度、全身疾患如結核、梅毒等,以致身體抵抗力減弱。
意見建議:額竇炎危害很大,藥物是很難治愈的,藥物只能緩解病癥而不能治療病癥,建議您去正規的耳鼻喉醫院治療比較好!謝謝~
二、額竇炎的治療方法有哪些呢
(一)非手術療法包括用鼻粘膜血管收縮劑和抗生素滴鼻、置換術、理療等,僅對早期輕癥可能有效。
(二)鼻內手術包括矯正鼻中隔高位彎曲、鼻息肉切除術、中鼻甲部分切除術等。此種手術適用于慢性化膿性額竇炎經過非手術治療無效者,但有額竇外傷史、額竇炎并發癥史者不宜采用。此種手術也稱為輔助性手術。
(三)額竇鼻內手術患者仰臥,鼻內表面麻醉或全身麻醉,在鼻外側壁鼻根處行“V”形切口,剝離粘膜,切除鉤突,開放前組篩竇。若中鼻甲肥大,應先行中鼻甲骨折移位,或做中鼻甲部分切除,鑿去上頜突后緣,擴大鼻額管。手術中應注意鼻額管內后側的篩板,術后復位粘膜瓣,額竇可用6mm的硅膠管引流,6日后進行沖洗。此手術操作比較簡單。粘膜損傷較少,比較安全,不易造成鼻額管狹窄,而且額部不遺留瘢痕,不必要做更為復雜的鼻內額篩竇手術。若效果不佳,可行額竇鼻外手術。
(四)鼻外手術(額竇根治術)
1.Lynch手術
(1)適應癥
①鼻內手術及額竇鼻內手術無效者;
②慢性額竇炎并發骨髓炎或瘺管者;
③慢性額竇炎有眶內或顱內并發癥者;
④霉菌性額竇炎;
⑤額竇內異物,額竇骨折。
(2)手術操作患者仰臥,面部用酒精消毒,鼻腔粘膜行表面麻醉,內眥部及眉弓用1%普羅卡因或利多卡因加數滴0.1%腎上腺素行浸潤麻醉,不剃眉毛,不用手術巾鋪蓋患側眼球,以便術中隨時觀察力和眼部情況。
沿眉毛切開,其內側端轉向上頜骨額突內眥平面稍下,剝離骨膜時勿傷及眶壁,仔細剝開淚囊及眶內上角約0.5cm深的上斜肌滑車,并將其移向內側,蓋一小塊紗布條保護之。處理妥當后,向內暴露淚骨和篩骨紙板,結扎篩前動脈。鑿去額竇底部,進入額竇,剝離并去除病變粘膜,鑿上額骨額突、淚骨和篩骨紙板,完成篩竇開放術。必要時可再鑿開蝶竇前壁以利蝶竇引流,治療其中的炎癥。最后的插入0.6cm粗的硅膠引流管,皮膚和皮下組織分兩層用絲線縫合,在縫合切口之前需注意將上斜肌滑車恢復原位,以免術后復視。
三、額竇炎的臨床表現有哪些呢
(一)前鼻鏡檢查可見粘膜充血,中鼻道前上方有膿性分泌物。上頜竇炎的膿液多在中鼻道的后下方,篩竇炎可見中鼻道與嗅裂存有膿性分泌物,可資鑒別。
(二)頭位試驗前鼻鏡檢查未見膿性分泌物時,可用1%***收縮中鼻甲和中鼻道粘膜,然后保持頭正中位5分鐘,再次檢查鼻腔,看中鼻道有無膿液出現。伴有上頜竇炎時,可先行上頜竇穿刺沖洗,將膿液清除,然后再行頭位性引流,以判斷額竇炎的存在。
(三)額竇X線攝片取鼻額位和側位,比較雙側額竇透光度,判斷其中病變。雙側額竇大小不對稱屬正常情況,與診斷額竇炎無關。發育良好的額竇可有骨隔,亦屬正常現象。
(四)CT掃描采用冠狀面和軸位掃描,可顯示額竇大小及范圍、前后骨壁情況和竇腔內粘膜內無增厚。
(五)額竇炎頭痛癥狀,開始為全頭痛,以后逐漸局限在患側眼眶內上角和前額部。疼痛有明顯的時間規律,每天晨起后發作,漸加重,中午最重,午后逐漸緩解,至晚上頭痛消失,次日重復發作。觸壓眼眶內上角有明顯壓痛。
四、額竇炎的檢查有哪些呢
1.局部紅腫
多出現于兒童,額部及上眼瞼紅腫。
2.壓痛和扣痛
患側額竇前壁或底壁有壓痛或叩擊痛。
3.前鼻鏡檢查
可見黏膜充血,中甲前端黏膜多有紅腫或有息肉樣變。中鼻道前上方有膿性分泌物。上頜竇炎的膿液多在中鼻道的后下方,篩竇炎可見中鼻道與嗅裂存有膿性分泌物,可資鑒別。
4.頭位試驗
前鼻鏡檢查未見膿性分泌物時,可用1%***收縮中鼻甲和中鼻道黏膜,然后保持頭正中位5分鐘,再次檢查鼻腔,看中鼻道有無膿液出現。伴有上頜竇炎時,可先行上頜竇穿刺沖洗,將膿液清除,然后再行頭位性引流,以判斷額竇炎的存在。
5.額竇X線攝片
取鼻額位和側位,比較雙側額竇透光度,判斷其中病變。雙側額竇大小不對稱屬正常情況,與診斷額竇炎無關。發育良好的額竇可有骨隔,亦屬正常現象。
6.CT掃描
采用冠狀面和軸位掃描,可顯示額竇大小及范圍、前后骨壁情況和竇腔內膿液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