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治療口吃哪種方法最有效
一、以常心對待。如果你緊張了,說話的計算所、語調會流露出來,孩子受到暗示,也會緊張,說話就更不流利了。
二、絕對不要取笑、表示厭惡、恐嚇、甚至打罵。
三、有他在場時不要和別人議論小兒口吃患兒,不要模仿他的口吃,要保護他的自尊心。
四、對小兒口吃講話要放慢,每個字說清楚,同時也要求他講得慢,不要著急。但是,當他講話有些拖長音或者重復,你就聽著,不要重復學他,等他講完,過一會兒讓他再說一遍,有了每一次的經驗,第二次再講同一句話,就會好得多。
五、讓小兒口吃孩子在說話之前先唱歌,這是日本育兒之神內藤壽七郎博士提倡的矯治口吃的方法。孩子在結結巴巴開始說話后,對他說:“來呀,讓我們唱那首歌!”并開始和孩子一起唱(母親和孩子一起唱也可以),隨便唱什么,只要是他熟悉的,都可以。唱完以后,再溫和地問他:“你剛才想要說什么?”這時候,多數情況下,孩子都不會發生口吃,會流利地說出來。內藤博士還說,這種方法曾對許多孩子作過嘗試,效果很好,孩子說話有了不口吃的體會,就會對說話產生自信,經過多次練習,就能治愈。
二、哪些因素會引起口吃
1、模仿感染:小兒口吃的感染性很強,由于兒童的語言機能還不完善,很容易受到有口吃人的影響,如經常與有口吃的人接觸,模仿有口吃的人的講話,都可能會導致兒童形成小兒口吃。
2、遺傳、生理因素:有人報告同卵雙生子小兒口吃發生率高于異卵雙生子,提示小兒口吃與遺傳有關??诔允且环N言語協調功能混亂,可能與大腦言語調節功能薄弱、聽覺對自己言語的延誤反饋、發音器官調整障礙等生理因素有關。
3、家長對子女教育不一致:造成兒童心理混亂,在有分歧的父母面前無以答對,而致小兒口吃。家長或教師專橫粗暴、過于嚴厲,對怯懦兒童形成心理壓力,導致兒童言語表達的遲疑與停頓,出現小兒口吃或口吃加重。
4、疾病影響:疾病對小兒口吃也不無影響,特別是幼兒時期,若長期患病,可能使幼兒在病中或病后口吃起來。另外,因外傷而引起小兒口吃的病例,如墜落、腦震蕩、火傷、撞車等,也可能使幼兒在病中或病后口吃起來。
三、口吃的潛在危害是什么呢
1.恐懼心理是口吃朋友的主要心理特征之一,我們對說話、口吃、交際極度恐懼,我們竭力逃避說話、逃避交際、掩飾自己的口吃,把自己與外界隔絕起來。換來的卻是各種各樣的恐懼癥:口吃恐懼癥、社交恐懼癥、電話恐懼癥等等。
2.悲觀心理起因口吃也是加劇口吃癥狀的一大心理因素。因為口吃,我們在學習、工作、生活當中,我們所遭遇的挫敗太多,因而我們感到口吃是治不好的,這輩子是完了,進而對前途感到無望;反之,極度悲觀心理又加劇了口吃的癥狀,造成惡性循環。
3.消極情緒也是導致口吃的重要原因之一。事業上的潰敗、情場上的失意,會使你的精神遭受沉重的打擊,若轉不過彎來,有可能會使你一蹶不振。這時的消極情緒與我們的口吃沒有必然聯系,但卻是導致我們口吃的一根導火線。
4.由于長期的口吃,在交際場合受挫,會使我們的精神處于一種萎靡狀態之中。主要體現為缺乏斗志、精神恍惚、意志薄弱、對生活喪失信心。這種心理也是腐化人心靈的一劑慢性毒藥。
四、口吃的預防辦法是什么
為了防止兒童口吃,安排好兒童的日常生活和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是很重要的。兒童日常的生活要有規律,要按照規定的時間吃飯,保證足夠的睡眠和休息。不要強迫3~7歲的兒童牢記各種長篇故事或不適應他們語言能力的詩歌。
矯正兒童口吃的關鍵是要培養一個良好的講話習慣。對于患口吃的兒童,父母、老師應耐心教導,告訴他怎樣把話講清楚,如何正確表達自己的意思。如果他講對了,就要鼓勵他"講得好",幫助他樹立學習掌握講話技巧的信心。如果他講話不清楚或不流暢,也要耐心聽完,不要中途打斷或隨意責罵,使孩子以后在人前不敢講話,或造成精神緊張,一說話就口吃。
音樂可以在矯正兒童口吃方面發揮良好的作用。有節奏的唱歌、朗誦對兒童語言訓練有一定的幫助,兒童聽了音樂之后,因心情愉快,分散說話時的注意力,不是僅關注講話的動作,這樣,就能使兒童容易講出自己要說的話。講故事也是幫助兒童矯正口吃的一種方法。家長可以讓孩子敘述幼兒園、學校里的事情;與孩子對話,講看的新書、新電視劇。需要注意的是,家長、老師要有耐心,同時要求口吃的兒童也心平氣和,不慌不忙。每次時間不要過長,時間長了容易使患口吃的兒童感到精神疲倦,一般20~30分鐘即可。父母或學校、幼兒園老師對患口吃的兒童要給予多方面的溫暖和幫助,周圍的人也不要戲弄、嘲笑或故意模仿兒童的口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