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孕婦得痔瘡的原因是什么
約七成的孕婦或多或少受到過痔瘡的攻擊。從字面上來看,痔瘡雖為“痔”,但實則為靜脈團。直腸由于不具備靜脈瓣,使得血液難以順利回流,血液淤積就會讓靜脈叢血管凸起、蜷曲,如若在孕期再受到外界刺激,便會進一步促進痔瘡的形成。以下是孕婦得痔瘡的4種原因,供大家參考:
1、子宮的擠壓
孕期龐大的子宮會擠壓盆腔,而原本孕婦的靜脈壓力就比較高,血管也變得松弛,這就致使下身的血液回流減速,更加難以返回心臟,而肛門附近的靜脈便因此受壓腫脹膨大。
2、黃體酮增加
體內與日俱增的黃體酮也是原因之一,這會使得靜脈血管彈性度急劇下滑,非常容易誘發靜脈擴張。
3、便秘
孕期女性腸胃功能不佳,易便秘,一旦排便不順就會使勁,繼而增大肛門附近的靜脈壓力,進一步加劇痔瘡。
4、舊疾
如果在孕前曾經患有該癥,孕期舊病復發的可能性會增大,甚至會更加嚴重。
二、如何治療孕期痔瘡
孕婦患了痔瘡一般以保守治療為好。因為麻醉和手術刺激對孕婦和胎兒都有影響,一般應等到產后再作手術治療。而產后隨著腹內壓降低,靜脈回流障礙解除,痔一般會慢慢變小或萎縮。因此,對妊娠期的痔瘡應以熏法外治為主。一般外痔不需什么特殊治療。內痔出血或脫出、腫痛,則需及時到醫院專科進行診治。
藥物治療:治療痔瘡的藥物很多,如痔瘡膏。有些在緩解癥狀方面效果很明顯,但這些藥物中常含有麝香、明礬、甘露醇及抗菌素等成分,這些成分可能會對胎兒造成不良影響,建議孕婦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手術治療:痔瘡可以進行手術治療,但在孕晚期一般不宜手術,以免引起流產或早產的可能;而孕早期使用麻醉藥和某些抗生素可能會對母胎不利,所以孕婦患痔瘡后應主要靠飲食調節和每天熏洗坐浴來治療,一般不采用手術。如果病情嚴重,也要等到產褥期后,才進行手術治療,如遇痔核脫出時則盡快予以回納,多臥床休息;必要時可在醫生進行系統的檢查、辯清情況后考慮注射療法、套扎療法、冷凍療法等。
三、孕婦得痔瘡的危害有哪些
準媽媽得痔瘡的癥狀危害
1.肛門瘙癢
肛門邊緣的皮膚略有痛癢,腫脹,時而有燒傷感。
2.軟綿異物
倘若是外痔,準媽媽會在肛門附近摸到軟綿綿的并且胖腫的肉球,且會伴有疼痛。而內痔則是在身體內部,大小如綠豆大到葡萄大不等,人無法觸摸到,也沒有特別的感覺。
3.便血
倘若用力排泄,可在馬桶內,手紙上,或者污物中發現有絲絲血跡,若反復流血并不及時調理,便會誘發貧血,造成面色難看,渾身無力,毫無胃口等反應。
孕期痔瘡對胎兒的危害
準媽媽得了痔瘡,對其本身和腹中的寶寶來言,并沒有直接的危害。但是倘若不積極調理,到了日后便會產生一定的危害:
1.貧血
孕期排便經常出血,就會導致身體缺血,引發貧血,繼而危害幼兒的成長發育,極易誘發早產,導致新生兒體重過輕,嚴重甚至會引起胎兒死亡。
2.毒素的滯留
該癥常常是因為排便難而引起的,長久如此,孕婦體內的毒素就難以正常排出。本應該被排出的毒素會繼續被身體錯誤吸收,不僅傷害母體,還會危害到正常發育的胎兒。
3.干擾分娩
在分娩時分,為了讓孩子順利產出,準媽媽要屏氣用力,使腹部的壓力變大,繼而誘發或加劇痔瘡,發生嵌頓,其疼痛感與不適感很可能會阻礙生產的正常進行。
四、有痔瘡的準媽媽是否能順產呢
1.體質好,狀態好
體質合格,身體得到全面完善的營養攝入,與孕前相比身體重量增加12千克為宜,且能夠擁有足夠的體力來完成長達14個鐘頭的分娩。此外,能夠調整好自我,可以淡定面對即將到來的劇痛與血腥。
2.年齡合適
通常來說,30歲以下的人更適合順產,倘若超過30歲,則會在生產中誘發并發癥,對母體和胎兒來說都是極為不利的,采取剖腹更為安全。
3.胎兒發育好
胎位倘若出現異常,會增加順產的難度,難以保證胎兒的產出,還會對孕婦本身造成傷害,因此在產前醫生還會觀察胎兒的發育情況來準確判斷,除此之外,產道環境、骨盆大小也是需要檢查的重點項目。
只要能符合以上的三點,那么即使被痔瘡襲擊,是不會阻礙順產的,但正如上文所說,分娩時由于腹部的用力或會增加肛門負擔,使產婦更加痛苦,直接影響到生產的進行與月子期的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