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掏耳朵出血要怎么辦
掏耳朵之所以會出現,主要是毛細血管損傷而引起出血的,不過也有可能是因為掏到鼓膜而造成鼓膜穿孔而出血。那掏耳朵出血應該怎么辦呢?
1、不要隨便往耳朵里滴藥或沖洗外耳道,以免不慎將細菌帶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2、注意洗面、洗頭、洗澡時,不要將水灌進外耳道,同時應盡量做到不擤或少擤鼻涕,以免氣體和鼻涕經咽鼓管進入鼓室,引起中耳炎。
3、如果是因為外傷性鼓膜破裂而引起出血的話,則應該及時進行處理,以防止感染。
4、患者要保持側臥姿勢,頭傾向出血側,讓血水或腦脊液流出。
當掏耳朵出血時應該及時到醫院做檢查,進一步確診自己是哪種疾病,以便醫生有針對性地治療。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介紹的有關于掏耳朵出血是怎么回事的一些原因以及掏耳朵出血應該怎么辦的一些方法。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對此也是有所了解了。因此,如果當我們掏耳朵出血的話,則應該及時采取措施才行哦。
二、掏耳朵出血的處理方法有哪些
1、耳出血常發生于耳鼓膜穿孔或顱底骨折時。鼓膜是一片具有一定韌性的薄膜,位于外耳道深部,是人體聲音傳導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2、鼓膜容易受到直接或者是間接的沖擊而導致破裂。而直接損傷多見于掏耳朵所使用的鑷子、發卡伸入耳道太深,從而刺破鼓膜。間接沖擊多見于爆破時的聲波擊破鼓膜所致;亦可因跳水、拳擊耳部或滑冰時突然跌倒而使鼓膜被震破。當頭部外傷造成顱底骨折時,也可傷及鼓膜使之破裂。
鼓膜一旦破裂,耳內突然感到劇痛,繼之耳鳴、耳聾,有少量血從外耳道流出,嚴重時伴有眩暈、惡心、嘔吐等。耳鏡檢查時,可見外耳道有血跡,鼓膜有不規則的穿孔。疑有鼓膜破裂的病人,應盡快送醫院檢查治療。
3、傷者如果意識清楚,可讓他保持側臥姿勢,頭傾向出血側,讓血水或腦脊液流出。
4、不要隨便往耳朵里滴藥或沖洗外耳道,以免不慎將細菌帶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在醫生未診治前,如外耳道口處有泥土或異物,可用70%酒精棉球擦去泥土,并小心地用干凈鑷子取出異物。經醫生確診為鼓膜破裂后,每天需用牙簽卷上少量脫脂棉,再蘸點70%酒精或60 度白酒輕輕擦拭外耳道1~2 次,然后用消毒棉球輕輕堵住外耳道口,防止灰塵進入。
5、當顱底骨折引起鼓膜破裂時,可能會從外耳道流出清亮的或血性的液體,這種液體就是腦脊液,臨床上叫作外傷性腦脊液耳漏。此時,不要用堵塞外耳道的方法止血,只能任其自流,否則會給中耳道造成壓力,還可能造成逆行感染,使細菌進入顱內,帶來更大的危害。應送醫院,進行專科治療。
6、耳鼓膜破裂時,注意洗面、洗頭、洗澡時,不要將水灌進外耳道,同時應盡量做到不擤或少擤鼻涕,以免氣體和鼻涕經咽鼓管進入鼓室,引起中耳炎。外傷性鼓膜破裂只要及時妥善處理,就能避免感染,在大多數情況下能自行愈合。
7、一般外傷性耳出血,可內服止血粉或三七、白藥,以及用治療鼻出血的偏方、驗方止血。嚴重耳出血應速送醫院治療。
三、怎么掏耳朵
我們要知道,其實經常掏耳朵不利于健康,那么耳屎多時,應該怎么正確掏耳朵比較好呢?下面就簡單為大家進行一番解答。關于怎么掏耳朵,正確的處理方法是用脫脂棉卷成棉簽兒,輕輕地把耳屎清理出來。如果耳屎太多難以掏出,可到醫院請醫生處理。如果自己掏耳朵,需要注意兩點:
1、最好用棉棍,輕輕在外耳道轉動,然后耳朵朝下,則耵聹可自行出來;盡量做到不用指甲、鐵簽等尖銳物掏耳。
2、不要形成挖耳習慣而頻繁挖耳,一般應一周左右一次。但在灰塵較多的地方或有“油耳”的人可適當短一點,可根據自己情況掌握。
如果長期不掏耳朵,則可能形成耵聹栓塞,這時,自己就很難掏出來了,應到醫院用專門器械取出,取出后堅持用滴耳劑滴耳2--3天預防感染。一般而言,耳屎不必人工清除,它會在說話、吃飯、打呵欠時,隨著下頜運動,借助皮膚上汗毛的推動作用,自動被排出。
所以,現在大家應該知道怎么正確掏耳朵比較好了吧,正確的處理方法是用脫脂棉卷成棉簽兒,輕輕地把耳屎清理出。
四、掏耳朵小技巧
1、選用正確的工具
在清潔時耳朵時,最好使用松軟、干凈的棉簽,硬的掏耳工具,如挖耳勺,其實并不好。尤其是不要用發卡、火柴棒、牙簽等尖利、不衛生的器物,可以選擇藥房售賣的醫用棉簽輕輕把耳屎清理出來。如果是油耳,耳屎不易自行干燥和排出的,可以自己用醫用棉簽,蘸少許的藥用酒精,擦拭清潔外耳道即可。
2、水進耳后應用棉簽吸水
游泳池里的水比較容易受污,若不小心被嗆,污水容易通過咽鼓管進入中耳。治療不及時、不規范時,很容易引起后遺癥,造成聽力下降。因此,感覺耳里進水時,應立即側耳單腳跳,讓水流出,或用棉簽吸水。
3、力度適中
如果是用力過度,損傷了外耳道皮膚或是耳膜,細菌趁機侵入形成外耳道炎、中耳炎、鼓膜穿孔等,嚴重者甚至長出可惡變的乳頭狀瘤,對聽力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