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情況下剛出生的新生兒在24小時候,會排出一些黑色的或者是帶綠色的,粘向的焦油狀物質,也是我們稱之為“胎便”,這種現象一般持續到寶寶出生后的3-5天左右結束。
當寶寶正常飲食之后,排便的次數與顏色會有所改變。通常情況下2個月大的嬰兒每天會有3~4次大便,甚至更多,但2周后,他的次數會一下減少到1天1次或2天1次,這種改變是正常現象。
寶寶的大便可能會出現:松散不成形;夾有綠色;每次喂哺后馬上就拉;頭幾天里數多達6次。 這些也都屬正常現象,你不必過于擔憂。
母乳喂養兒的大便色淺量少。純母乳喂養的寶寶,會排出淺黃色大便,一般為糊狀或是比冰淇淋黏稠一些,沒有硬度,沒有氣味。吃母乳的寶寶很少便秘,寶寶幾乎能吸收母乳中的所有東西,遺棄的廢物很少。從這方面也解釋了為什么有時你的寶寶會3天才有1次大便。
特別提醒: 母親的食物結構會影響寶寶的大便,因此,要避免刺激性的食物,十分辛辣的食品可能會擾亂他的消化。
奶粉喂養兒的大便量多色深。奶粉喂養的寶寶,在他的消化功能穩定后排便次數會比較多,排出的量也偏多,大便的質地也比母乳喂養的寶寶硬,顏色呈棕黃色且有異味。當然,你寶寶的糞便有時會變得柔軟,像炒蛋一樣,但最常見的還是質地比較干硬的大便,有時甚至夾有灰白色的奶斑。
特別提醒:喂養小嬰兒的食具要嚴格消毒,以防細菌感染導致腹瀉。
嬰兒大便的異常癥狀
1.大便帶血
大便帶血情況復雜,可能是母乳喂養期間,媽媽的乳頭破潰,寶寶吞咽了破潰處的血,大便就帶有少許粉色或紅色物質。也可能是小腸粘膜受損導致,還可能是長期使用消毒劑消毒器皿,使消毒劑殘留損傷腸道。還可能是寶寶肛門括約肌發育不成熟,不能完美收縮和舒展,排便時產生細微裂痕。注意,如果寶寶大便帶血伴有腹瀉,可能是病毒感染,要及時就醫。
2.蛋花湯樣大便
倘若大便在短期內呈現該形狀,可能是因為嬰兒腸道功能發育不全,大便含有多未消化的奶塊。這種大便往往無粘液,是表示消化不良,多見于吃牛奶或奶粉的小兒。針對這種情況,母乳喂養則應繼續哺乳,一般能自然恢復正常;混合或人工喂養,可以適當調整飲食結構,如可在配奶時適當多加一些水稍稍稀釋,對吃奶減少者可適當喂些含糖鹽水,也可適當減少每回的喂奶量而增加喂奶次數。如果2—3天大便仍不正常,則應需要去醫院診治。
3.綠色稀便
在天氣變化著涼或吃了難以消化的食物后會出現此癥狀,寶寶往往一天要排泄5-10次。
4.水樣大便
常見于秋冬季節,天氣干燥寒冷,容易受病毒感染導致。嬰兒大便次數較多,形似水,量多。
5.粘液或膿血便
一般出現于夏天以及天氣炎熱的時候,可能是細菌感染。父母不要驚慌,也不要隨便用藥,應及時就醫。
6.便秘
寶寶排便困難,大便干燥可呈顆粒狀,往往幾天才大便一次,小兒還可出現腹脹、不安等表現,這種情況多為天熱、出汗多而飲水又過少所致。
7.泡沫狀
可能是由于人工喂養,食物結構不科學,過早添加谷物類食物,導致食物中淀粉或糖分過多,使腸腔中食物增加發酵,產生的大便呈深棕色水樣便,并帶有泡沫。
8.油性大便
大便色澤像油一樣發亮,大便排出后落于便盆中不易滑落,緩慢下滑,糞便淡黃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