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嘔吐瀉痢的處理
輕的嘔吐對健康影響不大,無須治療。治療嘔吐瀉痢重的嘔吐不僅吐出大量水分,而且吐掉電解質,出現脫水和酸堿失衡的癥狀,必須作緊急處理。
(1)禁食6~8小時。輕度或中度脫水可服“口服補液鹽”,多次少量服,多數病兒能糾正脫水和酸中毒。如不能糾正或患兒對“口服補液 ”不能耐受,最好的辦法是根據血生化檢驗進行靜脈輸液矯治。
(2)治療原發病。外科梗阻性疾病,治療嘔吐瀉痢應施行手術解除梗阻段。如為內科性嘔吐,即應治療原發病。如嬰兒喂養不當,咽下大量氣體,應在喂奶后將患兒俯在母親肩上,拍背,使患兒打嗝,排出氣體。
(3)應當服用止吐藥。最安全最有效的藥物為嗎丁啉,治療嘔吐瀉痢每次每公斤體重0.3毫克,每日3次,飯前15~30分鐘服用。
(4)再發性嘔吐在禁食期間可少量多次飲涼開水或冰水,喝溫水易引起嘔吐。
二、治療嘔吐瀉痢的草藥:
黃連為毛茛科植物黃連Coptis chinensis Franch.、三角葉黃連Coptis deltoidea C. Y. Cheng et Hsiao或云連Coptis teeta Wall.的干燥根莖。以上三種分別習稱“味連”、“雅連”、“云連”。秋季采挖,除去須根及泥沙,干燥,撞去殘留須根。本品為多年生草本植物,葉基徨,堅紙質,卵狀三角形,三全裂,中央裂片卵狀菱形,羽狀深裂,邊緣有銳鋸齒,側生裂片不等2深裂;葉柄長5-12cm。野生或栽培于海拔 1000-1900m的山谷涼濕蔭蔽密林中。主產四川、湖北。
【別名】黃連、川連、姜連、川黃連、姜黃連、姜川連、姜制黃連、萸連、萸黃連、炒黃連、吳萸黃連、酒連、酒黃連、酒飲連、豬膽汁炒黃連、鹽炒黃連、黃連炭、姜汁炒川連、尾連等
【來源】本品為毛茛科植物黃連Coptis chinensis Franch.三角葉黃連Coptis deltoidea C.Y.Chenget Hsiao或云連Coptis teeta Wall.的干燥根莖。
【原植物】1.黃連:多年生草本,根莖有分枝,形如雞爪。葉基生,有長柄;葉片卵狀三角形,三全裂,中央裂片棱形,羽毛深裂,邊緣有鋸齒。花葶1~2條,頂生,聚傘花序有3~8花。2.云連:葉中央裂片卵狀棱形或長棱形。羽狀深裂3~6對。
【性味歸經】苦,寒。歸心、脾、胃、肝、膽、大腸經。
【功能主治】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用于濕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癰腫疔瘡;外治濕疹,濕瘡,耳道流膿。酒黃連善清上焦火熱。用于目赤,口瘡。姜黃連清胃和胃止嘔。用于寒熱互結,濕熱中阻,痞滿嘔吐。萸黃連舒肝和胃止嘔。用于肝胃不和,嘔吐吞酸。
三、突然上吐下瀉是怎么了
急性胃腸炎是夏秋季的常見病、多發病。多由于細菌及病毒等感染所致。主要表現為上消化道病狀及程度不等的腹瀉和腹部不適,隨后出現電解質和液體的丟失。本病屬于中醫“嘔吐、腹痛、瀉泄”等病癥范疇。
病因
急性胃腸炎是由于食進含有病原菌及其毒素的食物,或飲食不當,如過量的有刺激性的不易消化的食物而引起的胃腸道粘膜的急性炎癥性改變。在我國以夏、秋兩季發病率較高,無性別差異,一般潛伏期為12~36小時。
沙門氏菌屬是引起急性胃腸炎的主要病原菌,其中以鼠傷寒沙門氏菌、腸炎沙門氏菌、豬霍亂沙門氏菌、雞沙門氏菌、鴨沙門氏菌較為常見。
癥狀
主要表現為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發熱等,嚴重者可致脫水、電解質紊亂、休克等。病人多表現為惡心、嘔吐在先;繼以腹瀉,每日3—5次甚至數十日不等,大便多呈水樣,深黃色或帶綠色,惡臭,可伴有腹部絞痛、發熱、全身酸痛等癥狀。
檢查
大便常規檢查及糞便培養;
血白細胞計數可正常或異常。
四、吐瀉痢要怎么辦
什么是嘔吐瀉痢?輕的嘔吐對一個人的健康影響不大,無須特地治療。而嘔吐瀉痢中的嘔吐會導致人體嚴重脫水,吐掉電解質,容易導致休克與酸堿失衡的癥狀,必須緊急治療。治療嘔吐瀉痢有什么方法?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1)應立即服用止吐藥。常見的最安全的藥物為嗎丁啉,治療嘔吐瀉痢每次每公斤體重0.3毫克,每日服用三次,宜在飯前15~30分鐘服用。
(2)病人應禁食6到8小時。輕度或中度脫水患者可多次少量服用“口服補液鹽”,即可緩解脫水和酸中毒。
(3)治療原發病。如患者為外科梗阻性疾病,治療嘔吐瀉痢應進行手術解除梗阻段。若為內科性嘔吐,即應治療原發病。如嬰兒喂養方法不當,咽下大量氣體,應將患兒俯在母親肩上輕拍其背,使患兒打嗝并排出氣體。
(4)再發性嘔吐應在禁食期間少量多次飲用涼開水,若飲用溫水易引起再度嘔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