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物鐘的3大作用
1、提示時間。是指你在一定的時間必須做某事,到了這個時間,你就自動會想起這件事來,比如你想 明天早上6點起床,到時你會自動起來。現實生活中有大部分事物都是時間提示起作用的,比如幾點上班、某時會見某人、愛人生日的獻花、愚人節、趕某趟車等等。
2、維持狀態。是指人們在作某一事時,能夠使人一直做下去的力量。比如上8個小時的班,就是生物鐘這一功能的結果,又比如人的眼睛觀看某一事時,能夠聚精會神地看,也是它的結果,當注意力從視覺轉向聽覺時,也是生物鐘作用的結果,那是提示事件功能在起作用,但是,你要聽完一堂課,你就必須用生物鐘的該功能才能聽完,否則你就會瞌睡不已,甚至逃課。這種維持可以是連續的也可以是斷續的維持,比如你和你愛人的家庭的維系就是斷續的,因為你不能長期呆在家里無所事事,你必須去工作,去交結,去謀取。
3、禁止功能。是指機體某個功能或行為可以被生物鐘終止。比如說看到一個恐怖的事件(如地震),你無論在做什么,都有可能產生逃跑,這種逃跑就是對前面所做事物的終止。再比如說你在專心專一上網,結果你老爸打來了,你對上網的終止就是生物鐘的功能在起作用。如果沒有這種作用,一個人就會出現永不停頓的做事,比如睡覺,如果沒有這種終止,這個人就會長期睡下去,成為植物人。植物人發生的原因可能與此功能的失控有關。
相對這三點功能,在人的大腦里有對應的四個中樞:時間中樞、空間中樞、功能中樞和終止中樞。
二、人體24小時的生物鐘
5:00——7:00大腸的排毒
血壓上升,心跳加快,即使我們想睡覺,但此時肌體已經蘇醒,大腸排毒活躍,此時最好上廁所排便。
7:00——9:00小腸活躍時期
應吃早餐,這是小腸大量吸收營養的時段,療病者最好是在7點進餐;養生者最好是在7點半前吃早餐;不吃早餐者應改變飲食習慣,即使拖到9點、10點吃都比不吃好。為保護肝臟,此時最好不要飲酒。
10:00——12:00心臟運作的黃金時段
心臟開始加大馬力投入工作,人的精力被積極調動起來,人體精神活動最強,身體的痛感降低,此時幾乎感覺不到緊張的工作壓力。如果誰在此時喝茶聊天,那他將虛度一天中最清醒的時刻。
12:00——13:00全身器官總動員
12點基本上是上午工作的最后沖刺階段,此時在人體生物鐘的作用下全身器官進入總動員,這個時候最好不要馬上吃午餐,最好將用餐時間推遲到下午1點左右。
13:00——14:00人體的第二個低潮階段
血壓及荷爾蒙分泌降低,身體逐漸產生倦怠感,精力消退,血液中溶入一些糖原,反應遲緩。我們感覺有些疲勞,最好適當休息一下。
14:00——16:00感覺器官很敏銳
人體在生物鐘的控制下開始逐漸恢復工作能力,人體重新步入正軌,下午3點人體感覺器官尤其敏感,特別是嗅覺和味覺。下午4點血液中的糖分含量達到最高。
17:00——18:00運動的最佳時段
人體疼痛感覺減弱,神經的活動能力降低,想多運動的渴望上升,此時最好離開工作崗位,進行一些戶外活動,使精神重新振作起來,運動員此時應加倍努力訓練。
18:00——20:00情緒極不穩定
晚上7點左右是一天中情緒最不穩定的時刻,此時人的心理穩定性降到最低點,很容易激動,常會因一些小事而爭吵。吃完了晚餐到晚上8點,身體反應又得以恢復。
20:00——21:00反應很敏捷
晚上8點是人體體重最重、反應最敏捷的時間,司機此時處于最佳狀態,幾乎不會出事故。晚上9點時人的記憶力會特別好,是學習的好時間。
21:00——23:00免疫系統(淋巴)排毒時間
血液中充滿白血球,白血球的數量增加一倍,體溫開始下降。此段時間應安靜或聽音樂。
23:00——1:00肝排毒時間
除肝臟外,大部分人體器官運作緩慢。肝臟利用這段空閑時間緊張工作,為人體排除毒素,但這一排毒過程必須在熟睡中進行。
24:00——4:00脊椎造血時段
必須熟睡,不宜熬夜,否則影響脊椎的造血過程。凌晨4點左右血壓降到了一天中最低點,但此時聽覺變的異常靈敏,極易被微小的動靜所驚醒。
1:00——3:00膽的排毒
凌晨1點,人進入了易醒的淺睡階段。到了凌晨2點,膽的排毒有條不紊的進行。凌晨3點左右整個人都會得到休息。
3:00——5:00肺的排毒
此時咳嗽的人在這段時間咳得最劇烈,因為排毒運作已走到肺,有咳嗽癥的人此時不宜用止咳藥,以免抑制廢積物的排除。
專家建議:晚上十點到早晨六點,是最佳的睡眠時段,效果最好,因為這段時間是肝、胃等器官休眠狀態,也是最佳排毒的時間。
對女生來說,晚上11點到凌晨3點是睡“美容覺”的黃金時間,對皮膚、頭發都有好處。
三、調整生物鐘紊亂的4種妙招
1、調整睡眠節奏——定時起床
睡足自己所需的時間,是趕走賴床最基本有效的方法。如果你做不到在固定時間上床,那就試試每天定時起床。這樣堅持幾天,你會發現每天上床的時間也在悄悄地提前。6個星期之內,實際的睡眠節奏就會與你的生理節奏相符,身體建立了一套新的睡眠、起床模式,你到了固定的時間就有睡意,清晨起床也會清醒得多。
不過,有兩點要注意:一是剛開始這樣做的時候,千萬不要睡回籠覺,以免讓生物鐘更混亂。二是周末也別放松,繼續保持這樣的節奏。如果周末熬夜,隔日起來已近中午,剛建立的節奏又要推倒重來。如果周末一定要熬夜,最好還是固定時間起床,中午再補覺。
2、室內不要太暗——讓陽光叫早
美國康乃爾大學的馬斯教授研究發現,日光會傳達信號給生物鐘,停止分泌讓人睡覺的褪黑激素,策動大腦里的清醒神經元,幫我們清醒。睡前讓窗簾露一點小縫兒,這樣早晨的陽光就能透過窗戶照進來,告訴身體新的一天開始了,該起床了。
3、多備1個鬧鐘
對有些人來說一個鬧鐘不夠,經典的場景是:鬧鐘響了,拍了繼續睡,然后某一時間醒來發現,已經晚了。你可以多準備一個鬧鐘,兩個鬧鐘設定的時間不要相隔太近,如果只隔5-10分鐘,很容易伸手把它按掉,倒頭再睡,最好時間相隔30分鐘,第二個鬧鐘設的是非起來不可的時間。兩個鬧鐘一個放在床頭,另一個放到稍遠處,必須下床才能把鬧鐘關掉。不過,睡眠專家認為,按掉鬧鐘后不要再睡。鬧鐘響后,大腦知道應該起床了,另一個鬧鐘過一會兒還會響,因此不會進入深層睡眠,此時再睡達不到休息的效果,有時反而更累。
4、臥室內溫度適宜——控制在16-21℃
臥室里的溫度不要太低。尤其是冬天的早晨,被窩內外溫差太大的話,爬出溫暖的被窩需要很大的勇氣。室溫也不要過高,溫暖的室溫比較容易讓人入睡,但醒來時感覺昏昏沉沉。理想的臥室內溫度在16-21℃。同時,放一小盆水在房間內,別讓空氣太干燥。
四、人體的5種生物鐘
1、日鐘:它是與地球自轉相吻合的生物鐘,周期為24小時。主要是指人的生理現象和機能狀態在一天之內的變化,早7~10點機能狀態呈上升趨勢;下午4點左右較平緩,并處于白天之中的最低機能狀態時刻;下午5點以后機能又再度上升;晚11點以后又急劇下降。
2、周鐘:它通常更多體現在器官移植上。器官的排異性多以7天為一周期,第7天、第14天、第21天……最可能發生排斥,而且服用免疫抑制劑的時間會影響其效果。
3、月鐘:它和生育的關系非常密切。女性月經的平均天數為29.5天,而一個“朔望月”,即從新月到滿月再到新月的“太陰月”,也正是29.5天。據國際上流行的生物潮理論,人體和地球表面相類似,含水量都是80%,月亮對人體內的水分就像對海洋一樣產生潮汐影響。滿月前后是行經的高峰時間,最易受孕,出生率也最高。經前婦女脾氣變得急躁易怒。月經中生理機能低下,容易生病,舊病易復發。從農歷看,一年中的望月、朔月、上弦、下弦四種月相及其前后兩天合計147天,占全年天數40%,事故發生率卻占全年事故76%以上。
4、季鐘:春季,人群容易患維生素缺乏癥;秋季,男人性欲強烈,姑娘們的月經初潮亦多在秋季出現;夏季人們朝氣蓬勃;冬季則精神不振。精神病患者的病情惡化多在春、秋兩季和月滿期間。各種疾病死亡率的高峰期帶有明顯季節性色彩。如肺、心血管病的死亡高峰期均在冬季等。
5、年鐘:它和太陽及彗星等天體的活動周期密切相關。太陽黑子活動的周期是11年,蝗災也大約11年發生一次;太陽活動愈烈,蝗蟲生得愈多。某些疾病如高血壓腦病、心絞痛、心肌梗死在太陽積極活動的年份高出常年好幾倍。某些惡性腫瘤如食管癌、胃癌、喉癌、支氣管肺癌、子宮癌、乳腺癌和皮膚癌等,其發病率和死亡率也有明顯的年周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