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2個有效緩解胃痛的妙招
揉按腹部
兩手交叉,男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女左手在上,右手在下。以肚臍為中心揉按腹部畫太極圖,順時針36圈,逆時針36圈;此法可止痛消脹,增進食欲。
定時定量
即每日三餐定時,到了規定時間,不管肚子餓還是不餓。都應主動進食。避免過饑或過飽,使胃堅持有規律的活動。每餐還應堅持食量適度。
溫度合適
飲食的溫度應以“不燙不涼”為度。否則,過燙過冷的食物進入胃部之后,都會刺激胃黏膜,久而久之。易引發胃病。
細嚼慢咽
對食物充分咀嚼,使食物盡可能變“細”,以減輕胃的工作負擔。咀嚼的次數愈多,隨之分泌的唾液也愈多,對胃黏膜有維護作用。
揉內關
內關穴位于手腕正中,距離腕橫紋約三橫指(三個手指并攏的寬度)處,在兩筋之間取穴。用拇指揉按,定位轉圈36次,兩手交替進行,疼痛發作時可增至200次。
點按足三里
足三里穴位于膝蓋邊際下三寸(相當于四個手指并攏的寬度),在脛骨和腓骨之間。以兩手拇指端部點按足三里穴,平時36次,痛時可揉200次左右,手法可略重。
飲水擇時
最佳的飲水時間是早晨起床空腹時及每次進餐前一小時。餐后立即飲水會稀釋胃液,湯泡飯也會影響食物的消化。
適當補充維生素C
維生素C對胃有維護作用。胃液中堅持正常的維生素C量,可有效發揮胃的功效,維護胃部和增強胃的抗癌力。
緩解胃痛的姿勢
健身專家認為,有胃痛困擾的人平常除了注重飲食保健外最好還要養成運動習慣,一個星期中盡量找出2~3天來運動。因為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提高新陳代謝,幫助胃腸蠕動、增強力量,消除精神壓力等,一些運動姿勢還可以預防胃部不適。有胃痛的朋友可以在家里進行下面的練習,以強化消化器官、解除胃部不適。
跪姿前傾
雙膝跪地,從膝蓋到腳趾都要接觸到地面,上半身保持直立,雙手自然下垂。緩慢坐下,直到體重完全壓在腳踝上,雙手自然放在膝上,保持正常呼吸。保持該姿勢約30秒,放松后再將上半身向前傾。重復做3~5次。該動作有助于消除脹氣、胃腸綜合征(如胃腸痙攣、腹瀉等),還可強化大腿肌肉。
伏地挺身
俯臥(趴在床或地板上),全身放松,前額觸碰地面,雙腿伸直,雙手彎曲與肩平放,手肘靠近身體,掌心向下。
雙手支撐,抬起頭、胸部,雙腿仍接觸地面,直到感覺胸腹完全展開。保持該姿勢約10秒鐘。重復做3~5次。這能消除脹氣、解除便秘、鍛煉背肌,對脊椎矯正有一定的幫助。
站立彎膝
雙腳分開與肩同寬站立,雙手輕放膝上,身體微向前彎。深吸一口氣,吐氣時緩慢收縮腹部肌肉,讓腹部肌肉呈凹陷狀,但不要勉強用力,否則會感到不舒服。保持該姿勢5~20秒,不要憋氣,然后順勢將肺部氣體排出,放松肌肉。重復4~7次。這個動作對緩解消化不良與便秘很有幫助。
不少人會在胃疼時服用止痛藥物,比如芬必得、阿司匹林、去痛片等,這樣做是很危險的。
二、五個方法幫你快速緩解胃痛
1、喝熱水
如果胃痛不是特別厲害的話,可以喝一杯溫熱的白開水,可以有效地緩解疼痛。一定要喝白開水,它不會對胃部造成負擔,而溫熱是避免對胃部產生刺激。
2、吃軟食
如果是因為饑餓而產生的胃痛,則需要盡快補充一些食物,但一定不要吃硬的食物,面包、饅頭等軟的面食就是不錯的選擇。不過,也不要因為餓就一次性吃很多,少吃一些,讓胃有一個緩沖的過程,同時,吃的速度也應該慢一些。如果你是屬于易餓的體質,出門時最好隨身攜帶一些餅干之類的零食,餓了就拿出來吃一些,不至于被餓得胃痛。
3、熱敷
也有一些人經常胃痛,是因為胃部較為寒涼,如果發生了疼痛,就應給胃部加點溫,比如用熱水袋敷一會兒,就會有好轉。
4、躺下
當胃痛發生時,不要一直站著。因為站立的姿勢會使胃部承受更大的重量,使疼痛難以緩解。而躺著相對來說,胃部沒有負擔,人也會更好受一些。躺下的時候,可以慢慢地揉一揉。
5、按摩
內關穴位于手腕正中間,距腕橫紋大約三個橫指的寬度。用大拇指對此穴位進行轉圈按摩,每次轉40次左右,兩只手輪流轉圈。如果疼痛較嚴重,需增加按摩的次數。足三里也是非常有用的一個穴位,它位于外膝眼下四橫指處,胃痛時用拇指按揉此穴,可以有效緩解不適。除此以外,常按此穴位還能助消化、緩解腹脹、防治便秘、腹瀉、水腫等,用途甚廣。
三、治療胃痛的食療小方法
1.老姜、紅糖,將生姜搗汁去渣,隔湯蒸10沸,將紅糖溶入收膏,以4日服完,每日早、晚各服1次。
功效:溫中散寒。
2.蜂蜜、紅糖適量、紅花。將紅花放在保溫杯中,沸水沖泡,蓋上蓋,經泡10分鐘后,隨即調入蜂蜜、紅糖,趁熱飲服。
功效:和胃利腸、止痛祛瘍。
3.干姜、炙附子。將干姜、炙附子共搗碎細,置凈器中,然后放入黃酒500毫升,密封,經7日后開取,去渣備用。每日飯前溫服1~2杯,日服3次。
功效:溫中散寒。
4.干、高良姜、花椒、粳米、紅糖。將干姜切成片,與高良姜、花椒洗凈,共放入紗布代內盛裝,扎口。把淘洗凈的粳米和布代加清水同煮,30分鐘后取出姜袋,共煮成粥服食。每日早、晚各服1次。
功效:溫中止痛。
5.佛手柑、粳米、冰糖少許。將佛手柑洗凈,煎煮,去渣留汁,再與淘洗凈的粳米,冰糖同煮成粥。每日早、晚溫熱服食。
功效:理氣止疼。
6.鯽魚,去鱗、鰓及內臟,洗凈,生姜洗凈,切片,桔皮、胡椒,共包扎在紗布內填入鯽魚肚中,加水適量,文火煨熟,加食鹽少許,空腹吃魚喝湯,幾次即愈。
鯽魚,去鱗、鰓及內臟,洗凈,生姜洗凈,切片,桔皮、胡椒,共包扎在紗布內填入鯽魚肚中,加水適量,文火煨熟
功效:治胃寒痛。
四、導致胃痛的原因有哪些
胃痛發生的常見原因有寒邪客胃、飲食傷胃、肝氣犯胃和脾胃虛弱等。胃主受納腐熟水谷,若寒邪客于胃中,寒凝不散,阻滯氣機,可致胃氣不和而疼痛;或因飲食不節,饑飽無度,或過食肥甘,食滯不化,氣機受阻,胃失和降引起胃痛;肝對脾胃有疏泄作用,如因惱怒抑郁,氣郁傷肝,肝失條達,橫逆犯胃,亦可發生胃痛;若勞倦內傷,久病脾胃虛弱,或稟賦不足,中陽虧虛,胃失溫養,內寒滋生,中焦虛寒而痛;亦有氣郁日久,瘀血內結,氣滯血瘀,阻礙中焦氣機,而致胃痛發作。總之,胃痛發生的病機分為虛實兩端,實證為氣機阻滯,不通則痛;虛證為胃腑失于溫煦或濡養,失養則痛。
有時候人的情緒不好也會引起胃痛,所以在生活長要保持好自己的心情。
如果脾的運行不舒暢也會直接導致胃痛,多以我們的器官都是互通的,都要好好的保護。
胃痛是臨床上常見的一個癥狀,多見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病,胃神經宮能癥。也見于胃粘膜脫垂、胃下垂、胰腺炎、膽囊炎及膽石癥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