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佝僂病
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這是一種小兒常見病,一種慢性營養性疾病,占總佝僂病95%以上,本病系因小兒體內維生素D不足引起全身性鈣、磷代謝失常以致鈣鹽不能正常沉著在骨骼的生長部分,最終發生骨骼畸形。其主要特征為正在生長的長骨干骺端或骨組織礦化不全,或骨質軟化癥,多見于2歲以內嬰幼兒。佝僂病雖然很少直接危及生命,但因發病緩慢,易被忽視,一旦發生明顯癥狀時,機體的抵抗力低下,易并發肺炎、腹瀉、貧血等其它疾病。近年來,嚴重佝僂病發病率已逐年降低,但輕、中度佝僂病發病率仍較高。那么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的病因是什么呢?
1、維生素D攝入不足
維生素D攝入不足是本病發病的最主要原因。維生素D的來源有兩個途徑,一是內源性,由日光中波長296~310μm的紫外線,照射皮膚基底層內貯存的7-脫氫膽固醇(7-dehydrocholesterol)轉化為膽骨化醇(cholec alciferol)即維生素D3(VitD3),為人類維生素D的主要來源。另一途徑為外源性,即從攝入地食物中獲得維生素D,如肝類含15~50IU/kg①,牛奶3~40IU/L,蛋黃25IU/個。但這些食物中維生素D含量很少,不敷機體所需。麥角固醇經紫外線照射后可形成維生D2(骨化醇,Calciferol)后才可被人體吸收。維生素D2與維生素D3皆可人工合成,且對人的作用相同。
生長過速,所需維生素D亦多。骨骼生長速度與維生素D和鈣的需要量成正比。因此生長快的小兒容易發生佝僂病,早產兒或雙胎嬰兒體內鈣、磷、維生素D儲備不足,生后又生長較快,極易發生佝僂病。
食物中鈣、磷含量不足或比例不適宜,亦可導致佝僂病的發生。如人乳中鈣、磷比例適宜,其比例為2:1,易于吸收;而牛奶含鈣、磷雖多,但磷過高,不易于吸收,故牛奶喂養兒的佝僂病發病率比人乳喂養兒為高。過多的谷類食物中含有大量植酸,可與小腸中的鈣、磷結合形成不溶性植素鈣,不易被人體吸收。
慢性呼吸道感染、胃腸道疾病和肝、胰、腎疾病等均可影響維生素D及鈣、磷的吸收、利用,而引起佝僂病。腸道酸、堿度不適宜,亦可影響腸對鈣、磷的吸收。一般以腸道pH較低時,鈣磷吸收較多。
長期服用苯妥英鈉、***等抗驚厥類藥物,可激活肝細胞微粒體氧化酶系統的活性,加速維生素D和25-OHD3分解成無活性的代謝產物;糖皮質激素能拮抗維生素D對鈣的轉運而導致佝僂病。
2.紫外線照射不足
紫外線照射不足也是維生素D缺乏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在北方。只要經常接受紫外線照射,維生素D就能內源生成而不會缺乏。嬰幼兒缺乏戶外活動也發病較高。我國幅員遼闊,南北自然條件不同,尤以陽光日照時間長短不同,南方日照時間長,佝僂病發病率低,北方日照時間短,發病較高。冬季日照時間短,紫外線較弱,故本病春季發病較高。但日光中紫外線易被塵埃、煙霧、衣服及普通玻璃所遮擋或吸收。目前我國工業發展快、城市建筑多,給某些地區帶來了空氣污染,高樓大廈擋光,蟄居生活等,均能影響日光紫外線的照射。
二、佝僂病的飲食禁忌是什么
一、飲食適宜:1、宜多吃富含鈣的食物;2、宜多飲用奶制品;3、宜多吃豆類。
二、宜吃食物宜吃理由食用建議
豆芽。豆芽富含容易吸收的鈣質。涼拌或炒制食用。
牛奶。牛奶含有豐富的鈣質,是補鈣的極好來源每天200-350毫升。
豆腐。豆腐含有豐富的鈣質。同時也含鎂,而鎂和鈣都是骨骼成長的要素。涼拌或者燉炒食用。
三、飲食禁忌:1、忌辛辣刺激性食物;2、忌油膩食物;3、忌生冷食物。
四、忌吃食物忌吃理由忌吃建議
辣椒。辣椒可以刺激神經興奮,誘發抽搐。胡椒粉、芥末也少吃為好。
小麻椒。肥肉食用后不容易消化,使營養缺乏兒加重病情。奶油、糕點也少吃為好。
冷飲。冷飲食用后會影響消化功能,加重病情。生冷瓜果也少吃為好。
五、佝僂病食療
1、 蝦皮豆腐
功能:補腎固齒,開胃化痰,調和脾胃,清熱生津。
主治:小兒佝僂病,出牙、行走等發育均遲于正常兒。
處方:蝦皮20克,豆腐50克,鹽少許。
制作:蝦皮洗凈,豆腐沸水燙過撈出切小塊。蝦皮入鍋,加水半碗煮沸,再將豆腐塊入鍋,共煮沸10分鐘即可。
服法:吃豆腐喝湯,吃時放少許鹽和麻油調味。佐餐或單獨服食,1天1劑,可連服數天。
2、 清燉二骨湯
功能:補虛益腎,補充鈣質。
主治:小兒軟骨病,出齒不齊,發育緩慢,頭顱畸形。
處方:豬骨頭250克,烏魚骨250克,鹽少許。
制作:豬骨、烏龜骨洗凈,砸碎,加清水適量燉至湯呈白色粘稠時,加鹽少許調味。棄渣飲湯。
服法:每日飲湯1—2次。經常食用。
3、栗子糕
功能:補腎益氣壯骨。
主治:腎氣虧損:身體瘦弱,面色不華,出牙、坐立、行走等發育均遲,骨骼畸形明顯,可見頭顱方大,雞胸,駝背,腹大如蛙及下肢彎曲,舌淡苔少,脈遲無力。
處方:生板栗500克,白糖250克。
制作:先將板栗加水煮半小時,待涼,剝去皮,放在碗內再蒸40分鐘,趁熱用勺將板栗壓拌成碎泥,加入白糖攪勻,再把栗泥填平成餅狀,擺在盤中即成色味俱佳的食品。
服法:可供患兒經常服用。
三、佝僂病會遺傳給下一代嗎
佝僂病會遺傳嗎?是不會遺傳的。
佝僂病既然會對人的身體造成影響。佝僂病使小兒的抵抗力降低,而且容易合并,導致肺炎及腹瀉等的疾病發生,影響小兒的生長和發育。而佝僂病的起因主要是缺乏維生素D和鈣。所以佝僂病不會遺傳。
佝僂病的全稱叫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它是由于維生素D攝入不足、日照不足、攝入鈣質不足或鈣磷比例不當,以及某些肝腎、胃腸道疾病或藥物的影響。所以佝僂病主要還是與小兒的營養水平相關,它并非遺傳性疾病。
所以,針對佝僂病,我們應該多預防。比如:母親在懷孕期間應加強營養,多吃些富含蛋白質及維生素D的食物。有條件時應盡量讓孩子吃母奶。還有多曬太陽:曬太陽被認為是防治佝僂病的良好措施。但要注意:夏天曬太陽時最好在樹蔭下,避免日光直曬;冬天不可隔著玻璃曬太陽,以防紫外線被吸收。必要時讓小孩子及時添加維生素D。如果真的患上了佝僂病,也不要著急,應該及時的采取措施,積極的配合治療,還是有機會康復的。
四、佝僂病有哪些一般癥狀
典型癥狀: 多汗、夜驚、好哭等。多汗與氣候無關,由于汗液剌激,患兒經常摩擦枕部,形成枕禿或環形脫發。抬頭、坐、站、行走都較晚,關節松弛而有過伸現象,大腦皮層功能異常,條件反射形成緩慢,語言發育落后,貧血。
相關癥狀: 胸廓畸形 串珠肋 羅圈腿 膝內翻 嬰兒枕禿 小兒維生素D缺乏 囟門閉合晚
(一)精神神經癥狀:
多汗、夜驚、好哭等。多汗與氣候無關,由于汗液剌激,患兒經常摩擦枕部,形成枕禿或環形脫發。
(二)骨髂表現。
1、頭部。
(1)顱骨軟化:為佝僂病的早期表現,多見于3~6月嬰兒。
(2)頭顱畸形:“方顱”、 “鞍狀頭”或“十字頭”
(3)前囟大,閉合遲,可遲至2-3歲才閉合。
(4)出牙晚,可延至1歲出牙,或3歲才出齊。嚴重者牙齒排列不齊,釉質發育不良。
2、胸部。
(1)肋骨患珠。
(2)胸廓畸形:雞胸;漏斗胸。
3、四肢及脊柱。
(1)腕、踝部膨大,形成佝僂病“手鐲”與“足鐲”。
(2) 下肢畸形“O”形腿(膝內翻),或“X”形 腿(膝外翻)。
(3)脊柱彎曲:可有脊柱側彎或后凸畸形,嚴重者也可見骨盆畸形(髖外翻),女性嚴重患兒成年后可因骨盆畸形而致難產。
(三)其它表現:
抬頭、坐、站、行走都較晚,關節松弛而有過伸現象,大腦皮層功能異常,條件反射形成緩慢,語言發育落后,貧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