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1歲之前別吃這些水果
菠蘿
菠蘿中含有一種叫蛋白酶的物質(zhì),對人的皮膚、血管等有一定的副作用。過敏體質(zhì)的人食之會引起菠蘿中毒,稱為“菠蘿病”。尤其不適宜一歲寶寶及過敏體質(zhì)寶寶們食用。
不滿一周歲的寶寶如果常吃菠蘿,就可能導(dǎo)致孩子發(fā)育遲緩,光長胖不長個兒,而且走路也遲,說話反應(yīng)遲鈍。因此,家長們?nèi)羰窍胍o寶寶吃菠蘿,還是等寶寶再大一些吧!
鮮橙
我們知道,橙子很有營養(yǎng)。可您是否了解它含有葉紅素。成人吃太多橙子,還有可能會誘發(fā)“葉紅素皮膚病”、腹痛腹瀉、甚至骨頭疾病。所以,一周歲前的寶寶盡量不要食用,小孩子每天吃橙子的上限是4只中等體積的橙子。
西瓜
西瓜是夏季解暑的水果良品,香甜美味。然而西瓜性寒,屬于非常生冷的食物,如果嬰兒在短時間內(nèi)進食過多的西瓜,可能會導(dǎo)致胃液稀釋。再加上寶寶不滿一周歲腸胃消化功能發(fā)育不完全,就會出現(xiàn)嚴(yán)重的腸胃功能紊亂的現(xiàn)象,加之西瓜本身利尿作用明顯,很容易引起嘔吐、腹瀉,甚至是脫水。
芒果
芒果也是一種很有營養(yǎng)的水果。我們知道,芒果屬于過于溫?zé)岬乃R虼耍瑢殞毘3悦⒐苋菀咨匣穑瑢?dǎo)致口舌生瘡等問題,而且不滿一周歲的寶寶食用芒果,過敏率還非常高。
水果吃得越多越好
許多媽媽都知道水果的營養(yǎng)很好,所以在寶寶吃飯間隙,總是喜歡時不時塞塊蘋果、塞片桔子。寶寶也非常喜歡水果的甜味,自然是樂于接受。但水果是不是吃得越多越好呢?答案是否定的。
通常我們在網(wǎng)絡(luò)上看見要“多吃水果”的說法,是因為成年人普遍攝入水果和蔬菜不足。按照我國居民膳食寶塔,每天應(yīng)該攝入1斤蔬菜、4兩水果,但大部分的成年人飲食普遍是“葷菜”超標(biāo),而蔬菜和水果難以達(dá)到這個量。尤其是男性,甚至覺得吃水果是件很“娘”的事。在這種大環(huán)境下,呼吁人們多吃水果是很有必要的。
但對于寶寶來說,情況卻不太相同。
首先寶寶的胃容量很小。1歲寶寶的胃容量只有300~500毫升,一個橙子那么大。如果吃水果太多太頻繁,甚至臨近正餐時吃水果,是會影響正餐的攝入的。
其次水果含有大量的水分,很容易造成飽腹感。大家都知道吃一個蘋果很容易,吃兩個蘋果也勉強,但連吃三個蘋果卻是非常困難的。寶寶吃光一個中等個頭約三兩的蘋果,已經(jīng)非常飽了,但只能獲得80千卡能量;而一小碗約三兩的米飯吃完,肚子還不是非常飽,卻已經(jīng)獲得150千卡能量。所以給予太多的水果,雖然同樣能讓寶寶不饑餓,但獲得的能量卻少了很多,自然會影響寶寶的生長發(fā)育。
最后,水果里面有大量的糖分可能導(dǎo)致寶寶齲齒,所以即使水果營養(yǎng)好,也應(yīng)該適可而止。對于一歲的寶寶來說,每天吃1兩左右水果已經(jīng)夠了,大約就是3顆草莓或者一小片蘋果的重量(而我看到太多的寶寶,可以啃下一個蘋果不費勁)。
水果越甜糖分越多
水果中含有多種糖分,但只有果糖是具有明顯甜味的。也就是說,我們吃起來很甜的水果,是因為果糖含量多;吃起來不甜的水果,其中果糖比較少,而其他糖分卻未必就少。美妙的甜味只是來自于糖的種類,而非糖的數(shù)量。
比如大家熟悉的火龍果,吃起來那么清淡,糖分卻有17%;而夏天里甜蜜解渴、被糖尿病人視為禁忌的西瓜,糖分卻只有5%!
所以有些媽媽認(rèn)為給寶寶吃不太甜的水果就不會齲齒、不會發(fā)胖,那可是大錯特錯了。
同類水果貴的一定更有營養(yǎng)
隨著運輸和儲藏手段的發(fā)展,我們可以在水果攤和超市買到生長于千里之外的水果了。比如冬季大熱的車?yán)遄樱瑑r格從20幾元到100多元不等;獼猴桃,便宜的幾元錢,貴的幾十元……真讓媽媽們挑得眼花繚亂,只能選最貴的買給寶寶吃,心想一分錢一分貨,貴的自然營養(yǎng)更好。
其實全世界的水果已經(jīng)超過7000多種,同一類的水果只是在口感、外觀等方面存在差異,若較真起營養(yǎng)價值來卻是相差無幾。畢竟是同宗同祖,難道姨媽家的女兒有二只眼,姑媽家的女兒能長出二十只眼嗎?也只是外貌身材有所差別罷了。
反季水果有害健康
過去在隆冬季節(jié),我國北方人民能吃的新鮮蔬菜水果實在少之又少,必須提前儲藏白菜蘿卜過冬。而現(xiàn)在,培育栽培技術(shù)的革新,帶給人們生活巨大的改變。從前順應(yīng)自然開花結(jié)果的果苗,如今在人工培育的環(huán)境下也能提前端上大家的餐桌。
古人說“不時不食”,但放眼菜場果攤的貨物,又有多少是時令的呢?反季水果,讓我們在思念那種口味的時候就能吃上,不得不說是更人性化的進步。
其實大棚栽培,只是模擬了水果自然生長的環(huán)境,令它們在適宜的溫度濕度下忘記了時間的紛擾,提前開花結(jié)果。雖然從口感風(fēng)味來說要比自然沐浴陽光雨露的環(huán)境差一些,營養(yǎng)成分也略微遜色,但對于“吃”來說,是不存在危害的,也能提供大部分的營養(yǎng)成分。吃水果,總比不吃水果要好得多。
對于反季水果,媽媽們一是不用過分排斥,寶寶非常想吃卻執(zhí)意拒絕,未免有些殘忍;但在有新鮮時令水果的前提下,也不必刻意追求那些價格高昂的反季水果,吃個滋味,嘗個新鮮,偶爾為之即可。
水果榨汁更好消化
對于小寶寶來說,許多媽媽會選擇把水果榨成汁或者打成泥來食用,生怕寶寶不好消化。其實水果中的維生素是身嬌肉貴的。比如蘋果切開后過了一小會就會發(fā)黑,香蕉剝開后放置一會也會發(fā)黑,都是接觸空氣而氧化了。直接食用水果是最能攝入完整的營養(yǎng)成分的方法,而切開榨汁,使水果與空氣的接觸面積增加無數(shù)倍,其中的維生素會以驚人的速度被破壞。
而媽媽們覺得“不好消化”的膳食纖維,卻不會因為攪碎磨爛等物理形式的破壞而變得好消化。所以對于小寶寶而言,可以用勺子邊刮邊喂;或者像香蕉等果肉柔軟的水果,只要控制好大小,直接給寶寶咬食就可以了。